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伟大民族。根据所学知识请完成以下问题:
(走进历史整理史实)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请列举近代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举两例即可)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图中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

(回顾历史昭示未来)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3)材料一描述的战役有何历史意义?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
(4)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走进历史整理史实)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请列举近代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举两例即可)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图中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

历史事件 | 人物序号 |
虎门销烟 | |
黄海海战 | |
百团大战 | |
历史事件 | 人物序号 |
虎门销烟 | |
黄海大战 | |
百团大战 | |
(回顾历史昭示未来)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3)材料一描述的战役有何历史意义?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
(4)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同仇敌忾)
***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败走麦城)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同仇敌忾)
***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败走麦城)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的谈话
(1)与九一八事变相比,蒋介石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导致蒋介石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联想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4)列举国民党政府主动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的谈话
(1)与九一八事变相比,蒋介石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导致蒋介石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联想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4)列举国民党政府主动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
2.选择题- (共21题)
6.
刘伯承和邓小平被誉为战场上的最佳搭档。1947年6月底,他们指挥的哪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千里跃进大别山 |
B.转战陕北 |
C.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
D.发动渡江战役 |
9.
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斗争,下面对这场斗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 |
B.共产党不应该同骗子谈判 |
C.谈判有一定的成果 |
D.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政治欺骗 |
12.
以下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使中国东北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
C.助长了日本侵华的气焰 |
D.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
14.
1940年8月20日,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开始了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次战役是
A.血战卢沟桥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21.
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
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