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早在1843年,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831年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1844年建立了城镇卫生协会,还在各地设立了卫生医官,负责管理公共卫生、城市供水排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职责。还有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他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早在1843年,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831年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1844年建立了城镇卫生协会,还在各地设立了卫生医官,负责管理公共卫生、城市供水排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职责。还有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他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7题)
3.
(题文)英国的激进分子受到美国的爱国者感染,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政治运动。该“政治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受美国的爱国者的感染 |
C.英国的激进分子的努力 |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4.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彼愿公于世,亦禀准遵行,免生别弊。”对以上《资政新篇》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意图 |
B.这种观点的提出借鉴了洋务运动的主张 |
C.对当时中国社会进步起到很大实效作用 |
D.是对工业革命成果的一种效仿 |
5.
卓别林大师的默片《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和错乱。这最能说明
A.大机器生产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
B.工厂制度下工人受精密分工的机器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
C.大企业时代到来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增加 |
D.工厂制度下流水线作业对工人技术要求很低 |
6.
《共产党宣言》写道:“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这说明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
A.世界各国向社会主义发展 |
B.蒸气机提供了巨大动力 |
C.世界市场总是在扩大 |
D.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
7.
据统计:1811年英国有1/3的劳动力从事农林渔业,1831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4,1851年再降为1/5以下。这一现象对英国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是
A.进一步扩大了英国原始资本 |
B.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
C.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持续发展 |
D.贵族、乡绅的社会财富增加,影响力上升 |
8.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
B.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
C.使非洲和拉美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
D.使英美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最主要的矛盾 |
9.
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19世纪的伦敦的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
B.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
C.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黑烟 |
D.不时有一列火车呼啸而过 |
10.
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这说明
A. 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 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 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 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A. 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 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 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 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11.
“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A.哈格里夫斯 |
B.瓦特 |
C.爱迪生 |
D.贝尔 |
12.
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厂制度确立的是
A.1769年,韦奇伍德开办制陶工厂 |
B.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
C.1798年,惠特尼使用通用部件 |
D.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 |
13.
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包括
①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
②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③ 进行法制化建设
④推行“炮舰政策”
⑤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①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
②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③ 进行法制化建设
④推行“炮舰政策”
⑤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14.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为2:3,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 B.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
C.大量人口迁往殖民地 |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
15.
(题文)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
B.英国棉织业率先采用机器和工厂制,提高了棉布产量 |
C.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
D.工业革命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棉布成为低档商品 |
16.
英国棉纺品的产量从1785年的4000万码增至1850年的20亿码;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700多吨增至1850年的225万吨。上述变化主要说明了( )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B.资本主义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C.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D.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
17.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人类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下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车完全取代人力、畜力交通工具 |
B.蒸汽动力开始应用于海上和陆地的交通,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 |
C.蒸汽动力开始应用于空中交通,人类交通开始由平面转变立体 |
D.汽车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家庭交通工具 |
18.
19世纪中期,欧洲列强加紧对外扩张,其中,英国在世界各地抢夺原料产地和拓展商品市场,但同一时期的俄国却向周边地区大规模扩张领土。导致扩张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制度的差异 | 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C.地域环境的差异 | D.国家实力的差异 |
19.
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又说:“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李鸿章在此说的“奇局”、“大变局”,其实质应该是指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历史潮流 |
B.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
C.太平天国运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形势 |
D.英法等国攻打中国的坚船利炮 |
3.选择题- (共7题)
23.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者人数为历届奥运会人数之最,达到150万人。他们用自己的良好风貌感动着各国的运动员、感动着各方面的来宾、感动着社会各界。而能够 为他人提供帮助,同样让这些志愿者备感兴奋。 “能把一位观众引导到他想去的地方,或者在风雨中为他提供一件雨衣,让他感受到温暖,这是我最开心的事。”志愿者林莎微笑着说。 同样是引导员的内蒙古女孩乌吉斯古楞表示:“当游客们对我们表示感谢,说‘孩子们辛苦啦’的时候,我就非常感动,觉得自己做的工作真的很有意义。” 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有关部门准备招募志愿者,并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要求面试者解答,如果你也报名参与,请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