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新闻与时评
1911年,黄鹤楼侧一声炮响,立即震动了中国大地,各报纷纷以之为头条新闻发表消息和评论。
材料一:《时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它是江浙立宪派的喉舌。)
武昌失守,汉阳又危,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
材料二:《正宗爱国报》(1906年11月16日创刊于北京,该报以尊君、尊孔、尚实、提倡公益、劝学、劝工为宗旨。)
本报昨天所登湖广总督电奏,闻系19日午前所发,枢府察阅来电,有“弭患于初萌,定乱于俄顷”等语,深为庆幸。故20日上谕,慰勉甚厚。不料是日忽得武昌失守消息,谓19日下午,武昌突有大帮匪徒,扑攻省城各署,所有驻省工程营,辎重队等新军,率皆叛附匪党。总督瑞澂,经警队保护出署,当晚即乘兵船,逃往汉口。
材料三:《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创刊于上海,它是革命党人在上海的重要宣传刊物。)
在专电栏刊出伦敦、东京两地“关于中国变乱的要电”。《泰晤士报》称:“中国全国人民皆深藏反对不良政治之志,此次流血,实于中国救亡之前途大有裨益。”东京各报称:“此次湖北革命军举事之得机,进行敏捷,并称其严行军律,不扰害外人生命财产,保护人民治安,深合文明举动,其程度实在土尔其、墨西哥之上。”
材料四:《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
13日,在专电栏内刊载了革命党人一通告示的“大旨”,文称:凡有藏匿官员或伤害外人,或欺侮商民,或阻碍商务,或屠杀人民,或焚击汉口外国义勇军者,均须枭首;凡有接济革党粮食、军火,或保护汉口外国租界及外国教堂,或以敌人行动报告革党者,均有酬赏。
——摘自《近代中国: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1840-1919)》,杨天石(著)
问题:
(1)材料一中,该报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该报对这一事件持什么立场?
(3)材料三中,刊出伦敦、东京两地“关于中国变乱的要电”有何用意?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当时报刊对武昌起义的报道和评论?
1911年,黄鹤楼侧一声炮响,立即震动了中国大地,各报纷纷以之为头条新闻发表消息和评论。
材料一:《时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它是江浙立宪派的喉舌。)
武昌失守,汉阳又危,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
材料二:《正宗爱国报》(1906年11月16日创刊于北京,该报以尊君、尊孔、尚实、提倡公益、劝学、劝工为宗旨。)
本报昨天所登湖广总督电奏,闻系19日午前所发,枢府察阅来电,有“弭患于初萌,定乱于俄顷”等语,深为庆幸。故20日上谕,慰勉甚厚。不料是日忽得武昌失守消息,谓19日下午,武昌突有大帮匪徒,扑攻省城各署,所有驻省工程营,辎重队等新军,率皆叛附匪党。总督瑞澂,经警队保护出署,当晚即乘兵船,逃往汉口。
材料三:《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创刊于上海,它是革命党人在上海的重要宣传刊物。)
在专电栏刊出伦敦、东京两地“关于中国变乱的要电”。《泰晤士报》称:“中国全国人民皆深藏反对不良政治之志,此次流血,实于中国救亡之前途大有裨益。”东京各报称:“此次湖北革命军举事之得机,进行敏捷,并称其严行军律,不扰害外人生命财产,保护人民治安,深合文明举动,其程度实在土尔其、墨西哥之上。”
材料四:《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
13日,在专电栏内刊载了革命党人一通告示的“大旨”,文称:凡有藏匿官员或伤害外人,或欺侮商民,或阻碍商务,或屠杀人民,或焚击汉口外国义勇军者,均须枭首;凡有接济革党粮食、军火,或保护汉口外国租界及外国教堂,或以敌人行动报告革党者,均有酬赏。
——摘自《近代中国: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1840-1919)》,杨天石(著)
问题:
(1)材料一中,该报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该报对这一事件持什么立场?
(3)材料三中,刊出伦敦、东京两地“关于中国变乱的要电”有何用意?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当时报刊对武昌起义的报道和评论?
2.
宋金榷场
绍兴和议后,(南)宋、金开始在沿边地带陆续设立许多榷场。
材料一:《南宋、金榷场分布图》

材料二:宋对金的输出以茶为大宗,其次为南方的绢帛、麻布、木及生姜等药物。另外,宋的书籍亦是重要商品之一……金对宋的输出有皮毛、人参、甘草、马匹、盐等物品。
材料三:官办的榷场贸易不断受到双方政治斗争的影响,大部分榷场时罢时复……走私贸易仍很盛行。绍兴三十年(1160)年,官僚王淮向宋廷报告说,淮南淮北间走私贸易量非常大,蒋州的郑庄,“号为最盛”,每年从这里卖与北贾的茶不下数万引,耕牛多至七八万头。……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也有把军事物资,如马鞍、刀剑、犬马皮、沙鱼等私贩到北方的。宋政府对此则严加禁止。
——材料均引自《简明宋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榷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出现走私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宋金时期的榷场?
绍兴和议后,(南)宋、金开始在沿边地带陆续设立许多榷场。
材料一:《南宋、金榷场分布图》

材料二:宋对金的输出以茶为大宗,其次为南方的绢帛、麻布、木及生姜等药物。另外,宋的书籍亦是重要商品之一……金对宋的输出有皮毛、人参、甘草、马匹、盐等物品。
材料三:官办的榷场贸易不断受到双方政治斗争的影响,大部分榷场时罢时复……走私贸易仍很盛行。绍兴三十年(1160)年,官僚王淮向宋廷报告说,淮南淮北间走私贸易量非常大,蒋州的郑庄,“号为最盛”,每年从这里卖与北贾的茶不下数万引,耕牛多至七八万头。……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也有把军事物资,如马鞍、刀剑、犬马皮、沙鱼等私贩到北方的。宋政府对此则严加禁止。
——材料均引自《简明宋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榷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出现走私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宋金时期的榷场?
2.单选题- (共12题)
5.
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参加万隆会议 |
C.出席日内瓦会议 |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7.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如,二战后“西方”的概念其内涵是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
C.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
11.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 |
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
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
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12.
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哪一组是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
A.“公私合营”“改造” |
B.“一大二公”“大炼钢铁” |
C.“走资派”“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
D.“大包干”“招商引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