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图片和史料,进行问题探究。
【对话“显”形势】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材料二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两万多人。
材料三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并用木牌写上“清国阵亡将士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1)指出材料一中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
(2)伊藤博文谈话时咄咄逼人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双方谈判的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4)材料二、三分别揭示了日军什么样的特性?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罪行?
【对话“显”形势】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材料二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两万多人。
材料三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并用木牌写上“清国阵亡将士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1)指出材料一中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
(2)伊藤博文谈话时咄咄逼人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双方谈判的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4)材料二、三分别揭示了日军什么样的特性?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罪行?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孝钦皇太后 (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700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
——《藏园群书题记》
材料二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尘闻偶记》
(1)根据材料一,判断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当时哪个国家正把魔爪伸向中国?
(2)材料二中的“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割地”又使中国痛失哪些领土?
(3)三军败绩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甲午孝钦皇太后 (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700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
——《藏园群书题记》
材料二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尘闻偶记》
(1)根据材料一,判断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当时哪个国家正把魔爪伸向中国?
(2)材料二中的“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割地”又使中国痛失哪些领土?
(3)三军败绩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选择题- (共8题)
6.
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 )
A.与英国商定关税 |
B.增辟通商口岸 |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D.割让香港岛 |
8.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
A.率军收付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
B.坚持禁烟,领导虎门销烟 |
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
D.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完成任务 |
9.
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几位同学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历史人物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一位同学认为他采用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另一位同学认为他签订了《马关条约》,是个卖国贼。这两位同学讨论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袁世凯 | D.李鸿章 |
10.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是古代西方留给后世的重要文明遗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材料二: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则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基本原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