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联合命题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96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1)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在哪里?在其民主制度达到“黄金时代”后,其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某政治文献
(2)材料二出自哪部政治文献?根据材料中的有关规定,该部文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主要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这是哪部法律文献的规定?
材料四

(4)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根据材料四写出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政治制度。
2.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采取了什么外交方针?
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
材料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材料五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中国外交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3.
(9分)
辛亥革命是近代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四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1)据材料一,广州、武汉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并说明选择的理由。(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2分)
(4)针对材料四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局面,孙中山有何重大理论创新和政治举措?(2分)

2.单选题(共6题)

4.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5.
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或丧失的先后顺序是:
①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
②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6.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8.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9.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下列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主要讨论统一战线问题的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洛川会议D.瓦窑堡会议

3.选择题(共6题)

10.

澳大利亚的地形明显分为三部分:东部为{#blank#}1{#/blank#} ,中部为{#blank#}2{#/blank#} ,西部为为高原.

11.

澳大利亚的地形明显分为三部分:东部为{#blank#}1{#/blank#} ,中部为{#blank#}2{#/blank#} ,西部为为高原.

12.

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3.故事中的屠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4.故事中的屠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5.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