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53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7

1.综合题(共2题)

1.
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梦幻,中华民族开始了不断求索、不懈奋斗复兴的中国梦历程。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他们为什么“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简述“运动倡导者的梦想”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 《剑桥中国晚清史》
(2)材料二认为维新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3)1911年的“这一道闪电”指什么历史事件?
(4)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为什么黑暗依旧?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至少写出两位)
(2)材料二出自谁的作品?请指出材料二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3)材料三中作者对新文化运动持什么观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选择题(共20题)

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D.君主立宪制国家
4.
(题文)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兴中会在此成立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④
5.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以上说法,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6.
下图中的人物没有直接参与下列哪一项活动
A.成立兴中会B.成立中国同盟会
C.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D.明确提出三民主义
7.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歌谣反 映了(   )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戊戌变法时期实行变法图强的愿望
C.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D.五四运动时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要求
8.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建立了中华民国
9.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相继进行救国之路的探索,下列史实中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的历史事件有(   )
A.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1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变法通议》C.《中华民国约法》D.《退位诏书》
11.
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去年之革命”
A.首先爆发于“六朝古都”南京B.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2.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比较,错误的是( )
A.都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B.发起的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都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D.公车上书和兴中会成立分别是其运动开始的标志
13.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材料中从帝王专制史到民主政治史的历史转变中,开端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15.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16.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7.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不属于辛亥革命的内容( )
A.
B.
C.
D.
18.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
A.民族危机的加深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含有铁粉、氧化铜、银粉(黑色)三种物质组成的黑色粉末进行实验,流程如图:

20.含有铁粉、氧化铜、银粉(黑色)三种物质组成的黑色粉末进行实验,流程如图:

21.
1936年,***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民主科学B.自强求富C.变法图强D.三民主义
22.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感觉不足后,进行的近代化探索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