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9448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6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若把历史发展轨迹放在一个时空坐标系中,在任何一个横向社会时间坐标点上,历史发展轨迹都会对应一个最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如果按着社会时间顺序连续排列这些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就会得到一条上升性的直线式历史发展轨迹——“中轴线”。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轨迹与社会主义传统现代化发展轨迹演化对比示意图上,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轨迹与社会主义传统现代化发展轨迹表现出两条立体交叉的运行线路,B点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轨迹起始阶段,BC线路代表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轨迹,D点代表的是社会主义传统现代化发展轨迹起始阶段,DE线路则代表着以苏联模式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传统现代化发展轨迹,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龚培河《“中轴线”理论及其视野下两条现代化发展道路对比与反思》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发展轨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历史展览是向民众普及历史知识,实现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某校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面对公众举办了一次历史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

(1)请指出展览一中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以及本质区别。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展览二:中外史学著作

(2)据材料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3.单选题(共13题)

3.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表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4.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5.
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种思想主张
A.谴责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B.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C.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础
D.强调君权神授、社会契约
6.
普罗泰格拉认为,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艺一样,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它能调解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他指出,公正、智慧、节制等是人们必备的品质,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
A.有力支持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们继承发展
C.支持了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
D.有破除传统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
7.
“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这里的“它”
A.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
C.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
8.
传记学家阿尔森·古留加这样评述西方近代哲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A.苏格拉底B.莎士比亚C.孟德斯鸠D.康德
9.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10.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应梁启超之邀访问中国,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实用主义哲学和以实验主义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热烈讨论。这一讨论
A.使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
B.导致激进派与改良派汇流
C.推动了哲学研究的国际合作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13.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其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土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置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C.“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D.“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14.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
A.革命摇篮井冈山B.遵义会议旧址C.革命圣地延安D.西柏坡
15.
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4.选择题(共1题)

16.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有关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