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924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 从烟台入口的洋布除少部分在本埠附近及山东东部、南部消费外,大部分进入山东北部、西部地区……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就此谈到:“棉布货物由运输商人们运到这里……有八分之六的棉布运往内地,八分之二的棉布可能留下来就地出售……”在90年代,济南府的商人每年购进大约200万海关两的洋布,这几乎全部包揽了烟台进口的洋布。

——《19世纪山东的洋纱洋布输入与运销(1860-1900)》

材料二  1897年,张謇在《请兴农会奏》一文中指出:立国之本不在兵和商,在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所固然”。

——《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1)依据材料一分析,近代山东的洋布的消费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认识。

2.单选题(共10题)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
D.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4.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首民谣应出自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5.
某同学搜集到唐朝晚期的二则史料,一则是关于唐文宗禁止京城夜市的诏令,另一则史料中有“锦江(成都)夜市连三鼓(三更)”的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市的管理落后于新形势B.南方夜市比北方发达
C.市已经突破时空的限制D.夜市已经与早市相连
6.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7.
(题文)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8.
北宋时东京开封城内:“倘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南宋时都城临安城内沿街的临时工匠,如补锅、修鞋帽、穿珠子、修刀剪、磨镜等匠人,随时可叫唤,大约有数十种。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A.行业分工开始出现
B.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C.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9.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10.
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是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11.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12.
(题文)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载“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这一现象反映了
A.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大型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B.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C.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形成

3.选择题(共1题)

13.数学课堂上,王老师给同学们出了道题:若(x2﹣px+3)(x﹣q)中不含x2项,请同学们探究一下p与q的关系.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