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7分)举世瞩目的中国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于2010年10月31日晚上8时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上海世博会闭幕式是中国在世博会上给世界的最后印象。回首上海世博会和上海历史变迁,再现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曲折的复兴之路。
材料一:1843年11月17日,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到任,标志上海正式开埠。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由于在中国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固基础而困难重重: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上,技术落后、人材缺乏等等,这使洋务派意识到必须是“由富而强”,“寓强于富”。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洋务派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
材料二: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后,便开始准备筹备《青年杂志》,几经商议后由群益书社出版《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吹响了新文化运的号角。1919年6月3日以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9月1日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北京编辑部被取消,改由新青年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
材料三: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探寻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之路,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探索革命道路历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上海最早开埠通商始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洋务哪一口号?结合材料,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4分)
(2)材料二中《新青年》在思想上的宣传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记载了上海发生的哪几件大事?(4分)
(3)材料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国共合作到独立走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转变。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曲折斗争?(3分)
材料一:1843年11月17日,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到任,标志上海正式开埠。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由于在中国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固基础而困难重重: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上,技术落后、人材缺乏等等,这使洋务派意识到必须是“由富而强”,“寓强于富”。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洋务派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
材料二: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后,便开始准备筹备《青年杂志》,几经商议后由群益书社出版《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吹响了新文化运的号角。1919年6月3日以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9月1日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北京编辑部被取消,改由新青年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
材料三: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探寻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之路,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探索革命道路历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上海最早开埠通商始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洋务哪一口号?结合材料,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4分)
(2)材料二中《新青年》在思想上的宣传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记载了上海发生的哪几件大事?(4分)
(3)材料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国共合作到独立走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转变。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曲折斗争?(3分)
2.
近代化(现代化)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社会法制化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探索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1910年是孙中山(如右图)逝世85周年,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海峡两岸都展开了纪念庆典活动。简要概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贡献(1—2例即可)。孙中山临终遗言“革尚未成功 ”的依据是什么?海峡两岸将举办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庆典活动有何现实意义?(6分)
(2)、国共两党是怎样应对“魔爪”的凶残?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是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自中日之间发生撞船事件后,有人主张“抵制日货”来表达反日情绪,你是怎样看待的?(4分)
(1)、1910年是孙中山(如右图)逝世85周年,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海峡两岸都展开了纪念庆典活动。简要概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贡献(1—2例即可)。孙中山临终遗言“革尚未成功 ”的依据是什么?海峡两岸将举办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庆典活动有何现实意义?(6分)
(2)、国共两党是怎样应对“魔爪”的凶残?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是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自中日之间发生撞船事件后,有人主张“抵制日货”来表达反日情绪,你是怎样看待的?(4分)
2.判断题- (共1题)
3.
诊断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⑴、1955年,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参加了在印尼万隆的亚非会议,中国代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针。
错误一: 理由:
错误二: 理由:
(2)、课堂上老师问陈立同学:“请回答有关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陈立同学这样回答:“中国政府在与苏联谈判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在第25届联大上通过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日打开外交僵局是从乒乓外交开始的。”
错误一:理由:
错误二:理由:
错误三:理由:
⑴、1955年,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参加了在印尼万隆的亚非会议,中国代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针。
错误一: 理由:
错误二: 理由:
(2)、课堂上老师问陈立同学:“请回答有关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陈立同学这样回答:“中国政府在与苏联谈判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在第25届联大上通过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日打开外交僵局是从乒乓外交开始的。”
错误一:理由:
错误二:理由:
错误三:理由:
3.单选题- (共12题)
5.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朝历代不断加强对台湾管辖。17世纪以来台湾面临西方殖民者的侵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到了近代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解放战争 ④抗日战争 ⑤抗美援朝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解放战争 ④抗日战争 ⑤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③ | B.②④③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12.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以前我国近代化在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艰难探索活动。纵观这些探索活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实质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学习内容而言,主要经历了以下变化
A.由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B.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器物(科技) |
C.由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D.由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政治 |
4.选择题- (共7题)
20.表中A和B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成正比例关系,你能将下表填写完整吗?
A | 6 | {#blank#}1{#/blank#} | 8 | {#blank#}2{#/blank#} | {#blank#}3{#/blank#} |
B | {#blank#}4{#/blank#} | 21 | 24 | {#blank#}5{#/blank#} | 30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