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20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2分)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2分)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1分)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2分)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6分)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2分)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2分)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1分)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2分)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6分)
2.单选题- (共4题)
2.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B.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成效 |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D.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3.
范文澜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太平天国“这些特性”的是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天京变乱
D. 颁布《资政新篇》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天京变乱
D. 颁布《资政新篇》
4.
有学者认为:“‘向西方学习’,必须适应和结合实际才有作用,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创了这样的范例。”洪秀全所开创的“范例”应该是指
( )
( )
A.发展资本主义与反封建相结合 |
B.社会改革与平均主义相结合 |
C.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
D.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
5.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曾国藩的上述檄文针对的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