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今中外,各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各图所展现的政治体制。图3体现了美国中央政体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与图2相比在国家管理体制上的进步创新之处。简要分析造成图3和图4两种政体不同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四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材料三、四分别出自法国和德国的哪部政治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文献颁布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中外政治体制变化的研究,请你谈谈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各图所展现的政治体制。图3体现了美国中央政体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与图2相比在国家管理体制上的进步创新之处。简要分析造成图3和图4两种政体不同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四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材料三、四分别出自法国和德国的哪部政治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文献颁布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中外政治体制变化的研究,请你谈谈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2.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 年12月,***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以及建交对象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方针与成就。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 年12月,***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以及建交对象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方针与成就。
2.单选题- (共11题)
3.
《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由议会决定。据材料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
②议会的权力扩大
③英国的宪法体系完全建立
④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①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
②议会的权力扩大
③英国的宪法体系完全建立
④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4.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这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互相牵制,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保障公民的利益 | B.权力制约与平衡 |
C.使坏人变成好人 | D.将罪恶减少到最低程度 |
6.
近代美、德、法三国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部宪法颁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三部宪法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
C.三部宪法都规定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 |
D.三部宪法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真正民主 |
7.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性表述正确的是
A. 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太平天国纲领
B. 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中国近代化
C.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均未获得成功
D. 都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建立了民主政治
A. 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太平天国纲领
B. 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中国近代化
C.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均未获得成功
D. 都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建立了民主政治
8.
对“南京大屠杀”,日本有学者认为这是日本法西斯犯下的罪行,日本应当反省、道歉。但也有右翼人士加以否定,反对道歉。对此,中国应当采取的态度是
①不忘过去,面向未来
②忽略历史,友好第一
③注重友好,敦促反省
④警示法西斯灾难,遏制右翼
①不忘过去,面向未来
②忽略历史,友好第一
③注重友好,敦促反省
④警示法西斯灾难,遏制右翼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9.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空想到科学”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建立 |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11.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他所说的“精神财富”不包括( )
A.“法制化建设” 意识 | B.“强化阶级斗争”意识 |
C.“民主建设”意识 | D.“加强党建” 意识 |
12.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包括()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