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816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近代英国是如何逐步实现对王权的有效控制的?
(2)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优越性。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

材料二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漫画(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2.单选题(共17题)

4.
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成为联合政府的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次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5.
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②是德国社会一大进步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
“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7.
下图是发生在我国近代渤海湾地区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后,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
B.洛川会议后,八路军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D.平津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解放
8.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9.
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诞生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0.
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举行
B.中共八大召开
C.香港回归祖国
D.澳门回归祖国
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4.
英法两国前领导人曾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基本终结
B.未来世界将成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
C.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
15.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16.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 个体分工
B. 社会制度
C. 生产能力
D. 劳动力短缺
17.
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
B.官营专卖
C.轻徭薄赋
D.劝课农桑
18.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9.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A. 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 引起殖民扩张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0.
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
①扩大了商品市场
②冲击了自然经济
③便利了列强侵略
④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选择题(共1题)

21.读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