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政治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东西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来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来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所示: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它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在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或叫做“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努力,伊拉克战争正是它在“9.11”后打着反恐旗号实现这个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大国或力量中心,如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在崛起,它们的综合国力正在发展壮大,它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多元化,反对由任何一个大国主宰世界事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9世纪70年代“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2)概括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国建交高峰的国内因素。
(3)请举两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所示: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它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在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或叫做“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努力,伊拉克战争正是它在“9.11”后打着反恐旗号实现这个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大国或力量中心,如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在崛起,它们的综合国力正在发展壮大,它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多元化,反对由任何一个大国主宰世界事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9世纪70年代“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2)概括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国建交高峰的国内因素。
(3)请举两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 英国议会改革 |
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2.单选题- (共10题)
4.
1871年法兰西国民议会中保皇派占有相当的优势,在783名议员中仅有200多名议员是赞成共和的,然而,1875年宪法却确立了共和体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政局复杂,共和派占据绝对优势 |
B.大革命使封建残余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
C.启蒙运动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
D.工业化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
5.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这主要表明近代美国
A.联邦政府具有高度的集权性 |
B.立法和司法机构相互配合 |
C.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D.民主共和制具有专制色彩 |
6.
下表是1871年《德意志宪法》中规定的联邦的投票权数量,这反映出
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 | 巴伐利亚 | 萨克森 | 符登堡 | 巴登 | 黑森 | 梅格棱堡·许威林 | 布伦斯维克 |
17票 | 6票 | 4票 | 4票 | 3票 | 3票 | 2票 | 2票 |
A.联邦议会具有国家事务的决定权 |
B.各联邦的政治地位具有不平等性 |
C.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绝对主导 |
D.联邦议会具有立法权和最终颁行权 |
7.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A.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
B.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
D.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
9.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0.
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
B.台儿庄战役和白团大战的胜利 |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 |
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
11.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 |
B.***及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C.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
D.圣西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
12.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
13.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理解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 |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
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