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地方问题一直都是政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和图2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图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地方行政理制度?
材料二:宋太祖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普对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弥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3)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什么。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呑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呑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香港、台湾问题的由来。
材料一:

(1)图1和图2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图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地方行政理制度?
材料二:宋太祖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普对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弥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3)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什么。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呑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呑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香港、台湾问题的由来。
2.
政治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东西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来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来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3.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重大变化)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重大变化)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2.单选题- (共10题)
4.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建立 |
B.人民民主原则得以体现 |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
D.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
5.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
6.
反对官僚主义是我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下列运动,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目标的有:
①“三反”运动②延安整风③整风运动④镇压反革命运动
①“三反”运动②延安整风③整风运动④镇压反革命运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7.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 |
B.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设立 |
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
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
8.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一次的激进主义革、这说明“八二定法”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致
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致
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9.
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惑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
A.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 |
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
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
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
10.
下图是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图标,对西藏自治区成立解读正确的是

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②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
③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

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②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
③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①③ |
11.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增派军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支持前线。当时台湾海军未加阻挡,还友好地亮出“请通过”信号。这说明台湾当局
A.拥护“一国两制” |
B.希望与中国共产党结成军事同盟 |
C.认同“一个中国” |
D.欲放弃台独实现国家统一 |
12.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开始,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
A.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
B.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 |
D.“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