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763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2/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大会上高度评价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战争态势,强调了各自对抗战的历史作用,我国从2015年某月某日开始,每年的这一天被视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时刻以史为鉴,也请你牢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请回答:
(1)抗战胜利纪念日是每年的-----
(2)你知道有哪些历史意义吗?
2.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中国人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3.
有“世界历史之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且一个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材料二: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材料三: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材料二说明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导语”的认识。

2.单选题(共16题)

4.
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英国王室
A.仍行使外交权力
B.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C.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D.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5.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不同于以前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借口
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6.
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场景图,这一事件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7.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1927年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本质上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等最终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8.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容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土地革命
③武装斗争   ④根据地建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
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两国不同道路的原因是
A.俄国为工业国,中国为农业国
B.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受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0.
据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见下图)。目前该书的销量已经比2005年增加两倍。这一现象说明

《资本论》“热”了,马克思“火”了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
B.只有《资本论》才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1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D.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与革命实践
12.
位于烟台市中部的东李家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初冬的到来,人们除了忙着采摘买卖苹果、修理农具外,村里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材料内容反映出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得到实行 ②中国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 ③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④海选为村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
A.①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偕大平正芳外相和二阶堂进官房长官等来中国访问。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政府联合声明》签订,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日外交在1972年取得如此重大成果的主要背景是
A.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B.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的改善
14.
***主席在2008年12月31日新年贺词中曾经将中国外交方针概括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表明我国的外交方针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诸多的外交原则与方针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应是
A.采取“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交
B.新中国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15.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6.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1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欧洲统一进程的加快D.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
18.
下图是苏联向古巴运送战略导弹,而且大胆地将导弹并排放在甲板上。这一做法后来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当时有人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但不久苏联作出让步,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和平解决。这一结局可以说明
A.苏联已经放弃了争霸计划
B.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
C.新的世界大战不可能发生
D.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害怕战争
19.
如下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果关系

3.选择题(共1题)

20.

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