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75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工业时代(18世纪中叶以前),由于行政人员数量少,军队行动缓慢,信息传递耗时较长,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很薄弱。中央政府仅负责军队、治安、税收等核心职能,学校、喷泉、引水道等公益设施多来自民间捐赠而非中央政府。大量非行政人员,比如封建领主、显贵、士绅,负担着协助政府治理地方的任务。官员能力低下,机构职能交叉,致使行政信息得不到妥善的搜集和管理,更遑论在中央与地方、官员与最高统治者之间传递。在新的工业时代,政府获得的新能力可以“PEP”表达“P”代表“plenty”(丰裕),国家财富迅猛增长;“E”代表“energy”(能源),自然能源和无生命的机器取代了人类的技术和劳动;“P”代表“penetration”(渗透),政府能够通过自己的代理人直接作用于民众,同时,在收集、储存和检索信息方面的巨大的新能力,还有公务人员数量的巨大增加,政府的渗透也相应地大大增强。
——摘编自(英)塞缪尔•E•芬纳《统治史》
材料二:
在我们作出“在第一个工业革命中,市场是唯一的推动力,与政府丝毫无干”这个结论前,应该记住:使英国地位与别国不同的这个市场环境的特点,大部分还是国家行动所造成。英国自十七世纪内战以后政府演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创造一个相当严密和统一的市场。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不列颠国家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利用它使人们能自由发挥能力和利用资源的影响,在几代人的时间里致力于建立一种能掀起工业革命的社会结构。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前工业时代政府行政的特点,并指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政府能力的增强创造了哪些条件。
(2)材料二中作者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试用所学的英国史相关内容对作者的观点加以说明。
2.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所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2.选择题(共1题)

3.
(题文)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3.单选题(共16题)

4.
二战后,日本经济计划的整个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界与政府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是经济企划厅负责收集必要的情报资料,并协调有关省厅准备文件、然后起草报告的过程。这一状况反映出
A.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B.经济企划厅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构
C.企业经济计划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志
D.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得益于政策环境
5.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6.
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B.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
C.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
D.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
7.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农业技术进步
B.土地集中加剧
C.坊市制度瓦解
D.海外贸易拓展
8.
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翻车
D.风力水车
9.
明初曾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方可用金银礼器。这些规定在明晚期苏(州)松(江)一带被富贵人家无视,用玉、金银礼器成平常事。这一转变反映了
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
B.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
10.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这主要是指英国
A.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B.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成为“日不落帝国”
11.
(题文)1863年,洛克菲勒开办了一家小炼油厂,1870年,通过内部合并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就吞并了20多家炼油厂,控制了美国90%以上的炼油业,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这一现象反映了美国
A.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的趋势
B.市场扩大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C.科技是促进石油工业发展的动力
D.石化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
12.
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方向
支持国家
航海家
主要贡献

向东
葡萄牙
迪亚士
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

向西
葡萄牙
达·伽马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向西
西班牙
哥伦布
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向东
西班牙
麦哲伦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A.①
B.②
C.③
D.④
13.
《国富国穷》中写道:18世纪以来,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这反映了欧洲
A.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B.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C.贸易体系的平等性
D.经济模式的一体化
14.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
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
C.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产命运
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15.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中体现“求富”思想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16.
《湖北工业史》记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这表明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17.
下表为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据此可知
A.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B.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18.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在1992年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19.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两国的做法
A.有利于调节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途径
D.刺激了各国的出口贸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选择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