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结合材料的提示及所学知识,为英国或中国的崛起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
材料 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国家 | 主题 |
葡萄牙、西班牙 | 从陆地到海洋 |
荷兰 | 从渔夫到车夫 |
英国 | ? |
法国 | 从人性到理性 |
美国 | 从邦联到联邦 |
俄国 | 从改革到革命 |
德国 | 从分裂到统一 |
日本 | 从锁国到开国 |
中国 | ? |
结合材料的提示及所学知识,为英国或中国的崛起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康”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良好的社会状态。《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之句,表达了不堪周厉王暴政的国人对安逸、自由生活的祈求。《礼记·礼运》篇则将“小康”描述为“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的社会状态。而后人在语言的演化中逐渐赋予“小康”以小有资产、足以自安的含义。近代以来,康有为将传统的“三世说”和“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一方面提出经小康之世臻于大同的理想;另一方面又指出“今方为‘据乱’之世,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言则陷天下于洪水猛兽”。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主张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提出“小康之家”目标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一 “小康”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良好的社会状态。《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之句,表达了不堪周厉王暴政的国人对安逸、自由生活的祈求。《礼记·礼运》篇则将“小康”描述为“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的社会状态。而后人在语言的演化中逐渐赋予“小康”以小有资产、足以自安的含义。近代以来,康有为将传统的“三世说”和“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一方面提出经小康之世臻于大同的理想;另一方面又指出“今方为‘据乱’之世,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言则陷天下于洪水猛兽”。
——摘编自孙力《“小康”含义之历史变迁》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称为“开了大口”,很难顺利完成。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后来邓小平进一步对小康社会作了阐释:“雄心壮志太大了不行,要实事求是。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1987年,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正式形成。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历程,基本上按照邓小平的战略设想和总体规划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总体小康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为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摘编自肖贵清、李永进《邓小平小康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小康”状态的内涵。(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主张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提出“小康之家”目标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单选题- (共8题)
3.
马立诚在《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中指出:“邓小平力倡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竞争观念、平等观念、自由观念和追求私人财富的精神,在中国大陆再度兴起,并且在民众心中深深扎下根来。”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改革开放导致政体巨变 |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
C.个人决定国家命运前途 |
D.市场经济打破传统观念 |
4.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反映出当时在我国农村
A.农民对劳动产品的支配权 |
B.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
C.农民开始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
D.农业开始走向现代化 |
5.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了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为团长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赠给客人,这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轰动。此举向国际社会传递出
A.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改革方向 |
B.中国坚决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
C.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基本国策 |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
6.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共产党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中国发展和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
B.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 |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 |
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7.
1986年4月到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集中报道了不少在企业改革中有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的事件。这些报道旨在
A.宣传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B.打破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 |
C.纠正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
D.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 |
8.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
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 |
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 |
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 |
9.
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这反映了
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 |
B.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
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 |
D.我国总体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