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侯马市502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73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三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苏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收和借鉴……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了哪此重大举措?
(4)从三国的改革调整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2.单选题(共5题)

2.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②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5.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
C.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6.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