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2)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文献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它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可是,有人却说它失败了,为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果如何?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2)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文献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它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可是,有人却说它失败了,为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果如何?
2.单选题- (共11题)
2.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 B.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
C.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 |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
4.
下面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与合作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5.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 B.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 D.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
6.
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
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 |
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 |
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 |
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 |
7.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
8.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④⑤ |
9.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的领导地位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的领导地位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0.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A. 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 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 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
A. 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 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 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
11.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为了发展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的方针 | B.放弃“一边倒”的政策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