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沂一中高一下寒假自主学习调研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7365

试卷类型:假期作业
试卷考试时间:2016/4/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 尊敬阶段(18世纪);② 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 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 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 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2分)
(3)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2分)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2.单选题(共12题)

2.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启蒙思想的实验田”。19世纪晚期该国政体的特点是(   )
A.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
B.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C.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D.议会有不独立的立法权,不能组织和监督政府
3.
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了个人视频予以祝贺:“总统和首相们来来去去,但您仍在位。愿您皇冠的光芒继续闪耀在未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皇冠的光芒”是因为英国女王拥有最高行政权
B.“总统和首相们来来去去”是因为总统和首相都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光芒继续闪耀在未来”表明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4.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
“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
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6.
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政权进行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B.日本侵华,危机加深
C.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D.打通通往苏联的道路
7.
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不包括(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8.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其条件的实质是(    )
A.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C.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9.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10.
《四月提纲》提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革命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建立社会主义国家D.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在某次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次会议是指(    )
A.1949年一届政协会议B.1954年二届政协会议
C.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D.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
12.
“周恩来因此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被公认为是国家民族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斗士”。使周恩来最早获得这一评价的是
A. 参加重庆谈判
B. 出席万隆会议
C. 出访亚非诸国
D. 与尼赫鲁会谈
13.
二战后形成的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共同之处是
A.美国发动局部战争B.自身内战的产物
C.雅尔塔协议规定D.与冷战格局有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