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
开放与交流是文明间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丝织品曾远销到古罗马。汉代中西方货物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什么?
(2)明清时期中国昧于世界近代化潮流,这和政府推行的哪一封闭性政策有关?16世纪以后中国人的餐桌上开始出现马铃薯和玉米等新食材,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间的开放与交流。二战前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主要途径分别是什么?二战后人类文明开放与交流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迈入“信息时代”,直接促成这一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是什么?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一重大决策重启了东西方文明对话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针对古代以来中国政府对待东西方文明间对话的不同态度,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汉代丝织品曾远销到古罗马。汉代中西方货物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什么?
(2)明清时期中国昧于世界近代化潮流,这和政府推行的哪一封闭性政策有关?16世纪以后中国人的餐桌上开始出现马铃薯和玉米等新食材,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间的开放与交流。二战前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主要途径分别是什么?二战后人类文明开放与交流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迈入“信息时代”,直接促成这一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是什么?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一重大决策重启了东西方文明对话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针对古代以来中国政府对待东西方文明间对话的不同态度,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3.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的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
(2)据材料二,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的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
(2)据材料二,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2.判断题- (共2题)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3.单选题- (共12题)
9.
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厂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
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
D.听说青年学生有的去“东交民巷”使馆界抗议了 |
11.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12.
2010年1月19日,运送八位中国维和英烈灵柩的灵车经过天安门前时,民众打出“沉痛悼念海地地震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横幅。中国参与海地维和行动说明当前我国:
A.一贯坚持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原则 | B.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 | D.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则 |
13.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
14.
葡萄牙人所进口的香料从1501年的22.4万镑上升到1503年至1506年平均每年230万镑。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好望角 |
B.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
C.达·伽马开辟了到印度的航线 |
D.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 |
15.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
A.蒸汽动力的使用 | B.电力的使用 | C.内燃机的使用 | D.汽车、飞机的出现 |
16.
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判断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