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7176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9/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教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2.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二(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既得利益),……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科尔说“我们太贵了”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如何?为此,当时德国政府打算采取什么措施?
(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有何不同?

2.单选题(共14题)

4.
(汉)《盐铁论·水早》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
B.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
C.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5.
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6.
在汉语中“城市”是“城”与“市”的结合。在中国的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5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其贯穿历史演变的原因主要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B.坊市制度废除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
D.工业革命推动
7.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C.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8.
1873年,卡内基创办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发展
C.自由竞争、优胜劣汰
D.联营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9.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
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殖民扩张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10.
17世纪,荷兰政府在很多企业家的慷慨捐助下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大力资助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些都成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欧洲的科技精英和商人,甚至连土耳其人和美国人也涌入荷兰“淘金”。荷兰政府以上举措的重要条件是
A.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B.荷兰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发达的航运业使荷兰商人获利匪浅
D.荷兰打败英国确立殖民霸权
11.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增长,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
B.世界贸易量的增长
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
12.
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俱,自然专心致志……以期驾乎西制之上。”这位官员意在强调
A.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
B.政府应“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
D.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
13.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势力限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山由竞争日趋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14.
1958年一年国家职共人数增加了2093万人,第二产业劳动者人数从1957年的2115万人猛增到1958年的7034万人,一年时间增加了4919万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加速城市化进程
B.国家实行户口迁移自由的政策
C.国家缩小城乡差别
D.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15.
(题文)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16.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学术影响,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导致中国史学研究转型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改革开放的促进
C.政治的大众化和民主化的推动
D.市场经济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