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练习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675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大历史教授何顺果在《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中指出:“美国的崛起在一个阶段,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下图体现了美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动力。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任选两个阶段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
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
时间
国家
科技成果
时间
国家
科技成果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4
中国
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77
日本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64
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科技的进步谱写了光辉的篇章。?20世纪的世界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其中的“新四大发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又彻底改写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
1938年,物理学家发现重原子核裂变。1942年6月,美国政府启动了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原子武器制造计划。该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13万人,历时三年。到二战结束时,原子弹试制成功。1954年,莫斯科附近的奥布宁斯克原子能发电站投入运行,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到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崛起,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异常迅猛。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开辟了信息新时代。?当前,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的研究方兴未艾。??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2.单选题(共10题)

4.
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5.
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6.
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这说明
A.英国人比埃及人更注重科研
B.英国科技推动了经济发展
C.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
D.蒸汽动力认识有渐进过程
7.
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到处找不到合格的机械师,就连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因此到1830年,1/3的棉纺织厂还以水为动力,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
B.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
C.工人阶级对机器的抵制
D.科学研究缺乏社会认同
8.
发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这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各国对科技的重视D.两极格局的建立
9.
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因特网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
B.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C.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
10.
下图中的机器
A.是英国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B.使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C.成为一切生产部门的“万能原动机”
D.标志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11.
下图所示为2016年参与新春“网络红包”活动的受访中国手机网民参与目的分布。这主要反映了
A.中国网民规模的扩大
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C.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手机日益受到广大网民青睐
12.
麦克卢汉(首次提出“地球村”一词)认为,“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下列最有利于“地球村”出现的是
A.
B.
C.
D.
13.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人有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QQ是互联网+通信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互联网发展颠覆了传统行业
C.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D.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