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9节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675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并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

材料二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各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别指出中、英两国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贸易存在哪些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上述问题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式的东西。……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的哪些航海家为大西洋变为“桥梁”作出了贡献?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中,走在前列的首先是哪两国?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中,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的新生产方式和新能源技术分别是什么?归纳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证明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

2.单选题(共13题)

3.
1832年,英国工业家弗赖尔说:“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结束了。”这说明
A.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全球扩张受挫
B.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D.民主政治的完善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4.
推动下表所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A.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技术革命与生产关系变革程度不同
C.政体改革推动了经济髙速发展
D.国家干预与福利制度保障政策不同
5.
人口的流动往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下面表格是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下列对变化原因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①欧美国家的近代化有利人口的增长
②新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迁移
③欧美新增人口主要来自于非洲移民
④殖民屠戮和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流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在纪录片《世界历史》中提到,人们可以不住在农场,可以在二月份吃上蓝莓(一般夏季结果),能接受十二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这一切都应归功于
A.民主制度
B.地理大发现
C.工业革命
D.城市化进程
7.
《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8.
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狄士累利却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这深刻反映了
A.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B.这一时期英国不再需要广阔的殖民地
C.自由贸易发展将改变英国的殖民方式
D.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
9.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
A.蒸汽机B.电灯C.飞机D.人造卫星
10.
19世纪70年代初,即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1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状况表明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是
A.工业成本昂贵,重工业发展缓慢
B.小企业大企业并存,企业经营分散
C.流动资本不足,工业企业投资少
D.小农经济发达,劳动力供应不足
1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A. 蒸汽机的改良 B. 计算机的诞生
C. 相对论的提出 D. 电力的广泛应用
12.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为此,英国政府
A.以行政权力的运用来取代自由贸易
B.以殖民扩张和掠夺转嫁国内危机
C.以扩大城市规模来加快城市化进程
D.以税收和济贫政策实行福利调控
13.
英国教士马尔萨斯认为:“大不列颠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极有可能不超过25年。甚至在存在着大城镇和工厂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快于食物供给是一种自然趋势。因此,除非夫妇通过晚婚和节育进行控制,否则人口将超过维持它所需要的资源。”这一论断产生的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物种交换导致人口激增
B.殖民扩张,贩卖黑奴带来大量的移民
C.工业化革命,经济增长激化社会问题
D.经济危机,失业者过多导致就业困难
14.
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15.
《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作用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