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1)材料一中,“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4)依据材料三,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5)依据材料四,总结近代列强多次侵略中国却未能将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拳匪纪事》
材料二 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竖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拳匪纪事》
材料三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属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
材料四 | 太平天国运动 | 义和团运动 |
外因 | 鸦片战争加深清朝统治危机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目的 | 推翻清朝统治 | 扶清灭洋 |
影响 | 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 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
(1)材料一中,“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4)依据材料三,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5)依据材料四,总结近代列强多次侵略中国却未能将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1)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3)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史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中日改革一败一成。(1)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3)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史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侵略罪行

材料二 民族的脊梁

材料三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
(1)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分别出现在哪场战争中?
(2)有人称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说说人们这样评价他的原因。
(3)聂士成是天津保卫战中牺牲的直隶提督,在列强侵略战争中,还有哪些清军爱国将领牺牲,请再举两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在近代列强侵略战争中,中国一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侵略罪行

材料二 民族的脊梁

材料三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
(1)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分别出现在哪场战争中?
(2)有人称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说说人们这样评价他的原因。
(3)聂士成是天津保卫战中牺牲的直隶提督,在列强侵略战争中,还有哪些清军爱国将领牺牲,请再举两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在近代列强侵略战争中,中国一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編自《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2.选择题- (共20题)
7.
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后 |
8.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
B.任用维新人士 |
C.创办汉阳铁厂 |
D.学习西方技术 |
11.
宋琦非常喜欢看历史小说,可他碰到了一个难题:各种小说对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说法不一。请你帮他选择一个符合史实的说法
A.“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
B.公车上书 |
C.《变法通议》的发表 |
D.《马关条约》的签订 |
12.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3.
1757年之后,广州成为清朝唯一对洋商开放的口岸。1846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5.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6.
史学家陈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7.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坠至脚踝处。”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18.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
19.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
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1.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2.We arrived at the park in early morning.(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you{#blank#}3{#/blank#}at the par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