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3-4单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67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5

1.综合题(共6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材料三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它的成立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三、四,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任人欺凌、落后和贫穷的面貌,就必须进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这些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摘编自《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材料二 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一部反对不公、反抗侵略、追求富强民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曲折革命斗争史。

——引自《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

(1)材料一中的“变局”指什么?并根据材料一指出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进行的努力。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3.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共诞生”为主题设计了几个栏目,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成立条件)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第一本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经典内容)

中国共产党“一大”内容简表

项目

内容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中心任务

选举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重大意义)
A.__    __

B.__   __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2)请你在《中国共产党“一大”内容简表》中把A、B两处填写完整。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中你如何理解“新”字?
(4)通过以上材料,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4.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卑劣的手段·暗杀)

材料一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方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1)材料一中的“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
(卖国的独裁·称帝)

材料二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供“二十一条”摘录内容:“一、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通商的权利……二、日本在南满……享有多种经济、军事特权……五、中国警队及工厂由中日合办……六、中国政府聘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针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的态度怎样?为什么说“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条约?
(正义的回击·革命)

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3)材料三中的“民贼”是谁?
(历史的教训·沉思)

材料四


(4)军阀割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5.
在民族兴盛之时,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在国家危亡之际,青年学生担起了救国的重任。让五四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感知历史 提取信息)

材料一


(1)结合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
(收集整理 积累知识)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

(2)据材料二,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五四运动结果如何?
(深入探究 获得认识)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当代中学生应践行和传承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认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6.
(近代化的探索)
工业化和民主化是近代仁人志士的梦想,他们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钦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使中国逐步走工业化道路?
(2)材料二中因“对民主制度的钦慕”,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付诸怎样的实践?这一实践探索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是哪场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以什么为主要阵地?
(4)依据上面的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因素有哪些?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选择题(共9题)

7.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   )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
很多同学都看过反映清朝宫廷是非的古装剧,皇帝、格格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使君临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9.
《自作孽不可活》是当年一幅漫画,它指什么历史事件(   )

A.“宋教仁案”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清帝退位D.二次革命
10.
《青年杂志》于第二期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属于那个时代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B.出国留学的青年
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D.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11.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于(   )
A.上海B.北京C.长沙D.武昌
12.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13.
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育。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14.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15.
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多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