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林大人缴获鸦片后不肯作罢,随即上演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即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
——《袁腾飞说中国史》(下)
材料二英国舰队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长江下关江面,清廷派人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图1)变为断壁残垣(图2)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对此你有何感想?
材料三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版图变化的原因。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一方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将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措?
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终于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吗。
2.选择题- (共21题)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 B.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
C.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
A.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 |
B.领导集团内部的自相残杀 |
C.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 |
D.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作祟 |
A.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
B.左宗棠收复新疆 |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D.清军抗击英国军队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天工开物》 |
D.《梦溪笔谈》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虎门销烟 |
C.鸦片战争 | D.甲午战争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C.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 D.是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 |
A.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幽幽一扇窗
肖慧
①窗原本只为采集光线、通风透气而设,饱学的古人根据窗形创造了诸如长窗、半窗、空窗、横风窗、花漏窗等如词牌名一般凝练雅致的窗名,给原本简单冷硬的窗赋予了生命内涵。形态不一的窗户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长窗、半窗与花漏窗了。
②高敞宏丽的长窗必须安装在主屋和厅堂正面,每扇窗上都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图案风格机趣活泼,柔顺秀丽,花纹多为如意、花草等,一草一木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堂内有雍容华贵的陈设,主屋和厅堂相对的庭院里不是重峦叠嶂的精心置景,就是小池碧波的用心点缀,透过长窗,将室内外景致融为一体。
③半窗外须是曲径通幽的后花园,翠柳拂水,云影浮动,花木扶疏,有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致相衬,否则便全然没了意境。半窗一般装在厢房和书斋,底部多为矮墙,窗形细致精巧,紧靠窗外一定种植着芭蕉、绿竹或梅花等植物。读书读闷了,可以推开窗户,尽情欣赏触手可得的绿意,感受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的美妙。
④如果说半窗给人更多亲近更多惬意,那么花漏窗给人的感觉便是格外的幽雅含蓄。去苏州除了可以饱览园林秀色,还能过足看花漏窗的眼瘾——沧浪亭的花漏窗从主厅明道堂向西至翠玲珑之间,有个天井和曲廊构成的幽僻过渡空间,曲廊西北两面开有四个造型优美的花漏窗,依次为桃窗、榴窗、荷花窗、蕉棠窗,图案轻灵毓秀,柔和飘逸,充满动感。如果什么也不做,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流光明灭滴翠,花香呼之欲出,小廊曲折,绿意透窗,那样的意境让人该是怎样地怦然心动啊!那年春天我在苏州园林一处僻静的庭院歇脚,特意在廊角一处花漏窗前坐下,“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声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清晰地飘过来,这是《牡丹亭•游园》里的经典唱词。那夜一动不动地听完了整曲《游园》,我目光自始至终都透过一扇古典的花漏窗,不远处,那水中月、雾中花般的水阁,美得刻骨,美得朦胧。
⑤古窗是一幅悠长隽永的古画,如今的窗少了许多精雅与遐想。然而无论怎样的窗,依然神奇地连接着两个世界——关上窗,营造出一个完全自由的天地,笑骂喜怒,皆由自己;打开窗,人便与外界有了联系,清风明月,葱茏明朗。东坡有诗云:“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幽幽一扇窗,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境的大天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删改)
A. 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 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 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A.1840年 |
B.1842年 |
C.1856年 |
D.1860年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