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650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美国
英国
政体
总统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名称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
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
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的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的相关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4分)
(2)对照材料一,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10分)
(4)综合上述回答,归纳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是什么?(2分)

2.单选题(共24题)

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
A.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与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3.
议会在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是(  )
A.1712年的英国女王B.1794年的美国总统
C.1875年的德国皇帝D.1889年的法国总统
4.
下面是一张山城重庆的历史照片。从图中的偏远小城发展为今天的西部重镇,重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缩影之一。下列有关重庆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十九世纪中期,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
B.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在重庆通商的条件,深入中国内地侵略
C.作为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是二战期间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之一
D.1945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代表曾在此进行和平谈判
5.
***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6.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上海租界居住②在广州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1898年2月,《纽约时报》指出:“(各国在中国的行动)被危及的利益不仅是我们现今同中国各口岸的贸易,而且是所有这些贸易将来增长的权利。”为了保证美国将来在中国贸易的增长,美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维护中国现行关税政策B.反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C.加大对华资本输出D.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组成。下列相关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A.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对峙-解放战争
B.国民革命-国共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国共对峙-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D.国共对峙-国民革命-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9.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
10.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概括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11.
为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36周年,某高三历史班同学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②巴黎公社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
③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④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12.
一个西方国家的出版物中写道:“在德国,有两个疯子,他们创造了一个幽灵。这个幽灵改变了世界的局势,荡涤着资本主义的制度,形成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这里提到的“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成为现实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
C.第一国际D.十月革命
13.
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③《共产党宣言》
④俄国十月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14.
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D.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5.
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16.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7.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Chinesearecoming(即:中国来了)。”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8.
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派遣维和部队     ②参加六方会谈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19.
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面两幅图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求同存异B.战略同盟C.另起炉灶D.睦邻友好
20.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两极格局的确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21.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    
B.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
C.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国家实力决定的
D.世界政治多极化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2.
下列对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概述不准确的是
A.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成功避免了战争
B.社会主义运动有曲折、有发展
C.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取得巨大进步
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
23.
下列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领导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  ②它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③它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    ④两极格局瓦解后其规模逐渐缩小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4.
学习了《历史必修1》后,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制、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C.二十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说明中国的古代谚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
25.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选择题(共12题)

26.

完成填空

A两弹元勋B石油工人—铁人C党的好干部D解放军的好战士E援藏干部的代表

①王进喜②邓稼先③孔繁森④雷锋⑤焦裕禄

①{#blank#}1{#/blank#};②{#blank#}2{#/blank#};③{#blank#}3{#/blank#};④{#blank#}4{#/blank#};⑤{#blank#}5{#/blank#}

27.

完成填空

A两弹元勋B石油工人—铁人C党的好干部D解放军的好战士E援藏干部的代表

①王进喜②邓稼先③孔繁森④雷锋⑤焦裕禄

①{#blank#}1{#/blank#};②{#blank#}2{#/blank#};③{#blank#}3{#/blank#};④{#blank#}4{#/blank#};⑤{#blank#}5{#/blank#}

28.

完成填空

A两弹元勋B石油工人—铁人C党的好干部D解放军的好战士E援藏干部的代表

①王进喜②邓稼先③孔繁森④雷锋⑤焦裕禄

①{#blank#}1{#/blank#};②{#blank#}2{#/blank#};③{#blank#}3{#/blank#};④{#blank#}4{#/blank#};⑤{#blank#}5{#/blank#}

29.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下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0.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挤压形成(    )

31.该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下面小题。
32.

厦门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属于(    )

33.

阅读材料,回答小题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都城,城区北临燕山,西临是西山,东南是华北平原,向太平洋敞开。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华北平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区,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北京带来了巨大压力。

34.

读“五国人口变化情况数据表”,回答问题

35.

在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36.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填在下边的()里。

37.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填在下边的()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