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1-2单元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42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6

1.综合题(共3题)

1.
晚清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逐渐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清统治者创痛巨深的鸦片战争是由政府一向漠视的对外贸易问题引起的,于是外贸被夸大地和国家的生存问题联系起来,这就迫使人们去重新估量商业的作用。……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绅商阶层。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民间投资热潮中,不仅到处闪现着绅商翎顶辉煌的身影,而且在许多工厂和路矿公司中,他们还充任着主要创办人以及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一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材料三:执掌上海总商会领导权力的绅商头面人物和绅商领导体制下的上海商会,……为消除有碍于商务发展的官商隔阂,沟通官、商联系,曾经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从解决历史进程中的突出社会矛盾来说,这也是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徐鼎新著《上海总商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绅商阶层形成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推动绅商阶层发展的近代化运动。
(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绅商推动近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绅商阶层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历史作用。
2.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革新救国的新篇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图说历史)

(1)中英《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条约签订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
(理解学习)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出上述评论的?
(3)材料二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
(研究学习)
(4)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统治日益腐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2.选择题(共24题)

4.
下图所示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施达青的著作《从<瑷珲条约>到<北京条约>》的封底,据此判断该书的副标题是(  )
A.沙俄助剿太平天国运动的罪证
B.沙俄侵占我国东北领土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罪证
C.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罪证
D.日军侵华的罪证
5.
钱乘旦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历史事件(  )
A.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C.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D.提倡民主与科学
6.
下图中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能体现“求富”的口号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7.
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放弃了引进西方机器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改变了封建旧思想
8.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次战争的主要发动者是英国
B.两次战争的起因和性质相同
C.两次战争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D.两次战争中国战败,丧师失地
9.
如下图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
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
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10.
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1.
对下面表格中的信息概括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B.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中华民族爱国人士反抗外来侵略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2.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14.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A.英法炮轰广州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15.
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B.割让辽东半岛
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6.
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
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语,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7.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英美盟军B.反法联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18.
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欧美各国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B.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19.
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0.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B.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21.
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C.《瑗珲条约》的签订
D.八国侵略军联合侵略中国
22.
“这次战争对于大清国来讲,是一个难以接受的耻辱。自此列强对中国最后一丝的敬畏也荡然无存了。”大清的这次惨败让国人痛心疾首,1895年,一位爱国志士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上述的“这次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
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是
A.训练新式军队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4.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25.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6.
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7.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B.任用维新人士
C.实行三民主义
D.宣传民主科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