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633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时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监察网络。洪武年间曾制定了《宪纲》四十条,后经宣宗、英宗西朝的修订,更为详细。正统四年(1439年),正式制定颁布的《宪纲务例》对监察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察对象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可谓是事无巨细,使其成为一部“所定宪倒甚备”的监察法规。
据统计,明朝监察官员的总人数浮动在200—300人之间,这还不包括诸如巡抚、巡按和总督之类的监察官员人数。明朝监察官的职权更加广泛。明朝一改其他朝代所提倡的“风闻奏事”的制度,明令不允许“风闻奏事”,凡议论之事必须有理有据,不得捕风捉影、妄加揣测。
——摘编自郑永兰、梁润《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受到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在形式上是特别是现代的、和平的和官僚体制化的代是”(书伯语),)麦杜思在《中国札记》中就强烈呼吁建立向全体臣民开放的竞争性考试制度,直到l9世纪晚期,英围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在其影响下,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在法律上废除了政党分赃制,把自由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政府官员的选拔和录用,体现了功绩制、政治中立和对公民负责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从而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1)根据村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美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官员任用制度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近代上海为例,英国商人、美国商人、西班牙商人、法国商人都在开埠不久涌入上海市场,至少在1850年上海就有119个商人分属于不同的商业团体。就像宁波这样对外贸易未能很快发展起来的口岸,开埠以后英、法、普鲁士、荷兰、挪威、瑞典等国也先后设立了领事或副领事,以便进行通商贸易。一些外国银行也先后在东南沿海各开放口岸设立了自己的分行或代理处。外国人还在租界和外国人居住地区内设立工程局之类的近代市政管理机构,成立各种下属机构分管城市市政道路、卫生等。他们在五口建立教堂,设立医院,兴办学校,出版报刊,翻译书籍。
——摘编自熊月之等人《论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工厂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都围绕它展开,但当时城市在居民供水、污水处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十分落后。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清扫制度,垃圾龚便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针对劳工问题,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工厂法》规定,9~13岁的童工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4~18岁的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并且每天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让童工接受教育。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出现的城市问题,并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2.单选题(共14题)

3.
据统计,约翰逊总统的提案有69%经国会批准变成了法律,而他的继任者尼克松总统任内则只有20%。这反映了美国
A.经济实力的逐渐衰退
B.总统影响力明显下降
C.分权制衡的政治架构
D.国会已成为权力中心
4.
1689年10月,英王威廉接受了国会提交的《权利法案》,1701年,威廉又签署了王位的继承由议会来决定的《王位继承法》。这表明英国
A.民主力量空前壮大
B.代议制度基本成熟
C.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D.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5.
1878年10月,傅斯麦政府颁布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肆意镇压工人运动.禁止工人报刊,封闭工会,逮捕、监禁、流放、驱逐社会民主党人。这反映了德国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民主制度尚需健全
C.首相权力得以加强
D.深受巴黎公社影响
6.
1861年10月,经英国公使卜鲁斯同意,总理衙门颁布了《通商各口通共章程》,规定贩运土货的纳税办法。这一规定对中国而言
A.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
B.标志着朝贡贸易体系瓦解
C.加速经济结构的变动
D.促进税收政策的彻底变革
7.
1900年8月,浙江秘密会党首领率众起义,在其影响下,衢州百姓起米击毙了保护洋教势力的知县和传教士,史称“衢州教案”。这一事件
A.表明清廷成为洋人工具
B.推动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C.受北方政治形势的影响
D.与义和团运动如出一辙
8.
1936年,在陕西“剿共”前线的东北军与西北军首先与工农红军达成抗日停战协定,同年秋,在山西阎锡山也与工农红军建立了特殊关系。这反映了
A.政府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团结抗战局面形成
C.抗日力量逐渐得到发展
D.国共开始局部合作
9.
位于浙赣铁路上的钱塘江大桥,1935年开始兴建,1937年正式通车。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一座大型的近代化桥梁。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美苏倾力支持中国抗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C.日军集中侵略江浙地区
D.国民党在江西大力“剿共”
10.
1947年1月和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对日要求“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到了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一切赔偿。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基于
A.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C.中国大陆形势变化
D.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11.
1758~176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而1828~1837年增至为784864050(两)。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传统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D.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12.
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靖时,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
A.轻商意识淡化
B.经济模式变化
C.内阁地位上升
D.吏治渐趋腐败
13.
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主持专卖事宜。这表明当时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抑商政策时断时续
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D.察举制度切实可行
14.
宋代士人赴京应考、官员外地履新、富人出行远路、商贾长途贩物,无不雇人运输,这种状况遍及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反映了宋朝
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运输经营方式拓展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交通运输比较发达
15.
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由于该郡花边业发达,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这反映了英国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B.弃农经商现象普遍
C.城市化进程已明显加快
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6.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1996年底,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1748.84亿元,总产值也达到了10972.8亿元。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深化
B.全球化趋势加强
C.新经济体制建立
D.思想进一步解放

3.填空题(共1题)

17.
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