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朝中期,内外交困。一些官僚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的派别是什么?这一派别的地方代表人物有哪些?
(2)请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至少答出两项)
(3)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运动,你怎样评价?
(1)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的派别是什么?这一派别的地方代表人物有哪些?
(2)请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至少答出两项)
(3)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运动,你怎样评价?
2.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活动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请用“____”在材料中标出来)?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活动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请用“____”在材料中标出来)?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1)材料一所列两位历史人物都属于哪一政治派别?请你再列举出这一政治派别的两位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些企业的创办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1)材料一所列两位历史人物都属于哪一政治派别?请你再列举出这一政治派别的两位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些企业的创办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选择题- (共12题)
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南京条约》 |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B | 《马关条约》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
C | 洋务运动 | 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D | 《辛丑条约》 | 清政府完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A.A | B.B | C.C | D.D |
11.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2.
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 | B.筹建新式陆海军 |
C.发展民用工业 | D.派遣留学生 |
13.
(题文)甲午战败后,李鸿章非常伤感地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洋务运动没有实际内容,只是做做样子 |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目的 |
C.洋务运动是纸糊的老虎,唬人而已 |
D.洋务运动不应该发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