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616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德国是一个优秀民族,为人类创造厚重历史文化,同时也为我们提供许多历史经验与教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不过恩格斯也认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材
材料二(德国)法西斯政权陆续建立起一整套经济调节机构:1933年7月,在德国经济部下面设立德国经济总委员会,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法令的制订;1934年根据“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按产业部门组成四级经济集团和在全国经济院下面按地区组成州经济厅及其下属分支机构;配合扩军备战的“新四年计划”,1936年设立“执行四年计划全权机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立隶属于国防军最高指挥部的经济总署;1942年在军火弹药部下设“军备委员会”等。
——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出德国的民主政治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在德国上台的原因有哪些?并概括材料二中德国经济调节的方式。
2.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2.单选题(共18题)

3.
法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他们着手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结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力,每个公民作为个人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对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阅历和品德;对后者,则要求具有忠顺奴役的品质。”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B.民主政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C.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衡
D.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激烈争斗
4.
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5.
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在该学者看来,德国
A.统一之后仍实行君主专制
B.皇帝凌驾于帝国议会之上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
D.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前完成
6.
俾斯麦认为,“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并与国家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据此可知,俾斯麦主张
A.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B.向工人运动全面妥协
C.暴力镇压社会主义运动
D.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7.
法国《1791年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称“积极公民”,有选举权;《1793年宪法》则规定,凡年满21岁的男子都享有选举权。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8.
十八世纪末,法国雅各宾派掌权后,提出将建立一个“美德共和国”。为应付内外危机、厉行恐怖统治镇压“反革命”,把许多人送上断头台;同时关闭教堂,鼓励教士结婚,将大教堂改为一“理性庙”,举行理性崇拜仪式。其主观目的是
A.侵犯人权剥夺信仰自由
B.兼顾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C.反专制反教权倡导理性
D.加剧了法国社会的动荡
9.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指出,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以下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苏俄《土地法令》的颁布
10.
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
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
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
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
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11.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美利坚合众国
C.德意志帝国
D.中国的清王朝
12.
钱承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B.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13.
2011年3月25日,加拿大议会众议院投票表决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这意味着哈珀总理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将成为加拿大历史上首个因“藐视议会”而下台的政府。以下法律文献不可能为这一事件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4.
1878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B.首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15.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16.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由此推断,托克维尔认为
A.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优良的社会制度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社会条件不同
C.主张法国革命应该在专制君主倡导下进行
D.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有其弊端
17.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割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18.
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在德国国家机构中,最有可能被工人阶级“利用”的是
A.宰相
B.内阁
C.联邦议会
D.帝国议会
19.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 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20.
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他们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材料反映了
A.民主共和逐渐成为人心所向
B.工人和农民联合反对君主派
C.共和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了
D.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很激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