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材料二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起义的组织者是谁?
(2)这次起义被称为“首义之举”,你理解的首义精神是什么?
材料一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材料二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起义的组织者是谁?
(2)这次起义被称为“首义之举”,你理解的首义精神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地位的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汇入正在世界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为扫除“这个障碍”,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该政党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划线内容代表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个方面?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地位的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汇入正在世界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为扫除“这个障碍”,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该政党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划线内容代表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个方面?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16题)
3.
孙中山赞誉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是因为它
①是最著名的武装起义
②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
④表现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①是最著名的武装起义
②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
④表现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1.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描绘的历史情景是“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此浮雕反映的是


A.虎门销烟 |
B.金田起义 |
C.武昌起义 |
D.义和团运动 |
13.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太平天国运动 |
17.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