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9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2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材料一中的《南京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此次所受毁损”之地是哪里?这个地方还曾在哪次战争中被洗劫?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德国的增裕面粉厂、英国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如下:
 
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1)材料一内容反映出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内容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内容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1)在材料一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的活动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2)在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1860年),清朝官吏都不懂外语,跟洋人打交道很困难。于是,恭亲王建议在总理衙门领导下,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以任翻译。1862年,清政府批准开办京师同文馆,从入旗子弟中选出10人,专学英文,以后又陆续开设法文、德文和日文馆。1866年,恭亲王又提议在同文馆中增设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
材料二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一开始就是改革维新、兴学图强的产物。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特别提出维新变法须从废科举、兴学校开始。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
(1)材料一中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的产物?根据材料一,归纳京师同文馆开设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师大学堂成立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了兴办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方面还有什么革新措施。

2.简答题(共1题)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官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个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在对待西学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次运动?两次运动最大区别是什么?

3.选择题(共18题)

6.
“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近代出现这一现象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在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8.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亦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
A.清政府希望列强干预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D.清政府的盲目自大
9.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0.
1900年时,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登载了题为《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当时英国人认为“中国就要崩溃了”的主要依据是(   )
A.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B.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
C.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D.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1.
中国革命志士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
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天津条约》签订后D.《北京条约》签订后
12.
“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上述的“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4.
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一个遭到人们抨击最多的大臣,其原因就是他代表清朝签订了许多卖国条约。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市民王先生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A.不能再到日本人开设的工厂里上班了
B.去上班不能再经过东交民巷,必须绕道而行
C.原有政府被推翻了,由外国人直接管理北京一切重大事宜
D.市场上只能买到英法等八国的商品
15.
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淸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从此,淸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
如下图是漫画《枪矛并用》,它可以帮助理解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
A.太平天国
B.戊戌变法
C.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
17.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戊戌变法期间,哪项变法法令若实施,则会出现上述情况(   )
A.开放议论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18.
(题文)鲁迅先生回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维新变法B.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C.洋务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
19.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始!”为变法牺牲的这个人应该是(   )
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李鸿章
20.
某同学将教材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光绪帝”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A.AB.BC.CD.D
21.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22.
令李鸿章伤感反省--洋务是纸老虎;让康有为、梁启超愤然上书--变法图强;使张謇暗下决心-- 实业救国的共同背景是
A.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3.
“戊戌维新以后……使得人们原来一脑子的封建思想里面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
A.促进思想启蒙B.挽救民族危机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经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