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6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4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人,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
——节选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问题一:材料一反应了中英贸易发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哪几个方面的危害?  
问题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问题四:依据材料三写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材料二:“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 马克思说,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材料三: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文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代哪两个国家?
问题二:材料二中“它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这里的“好处”指的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这些好处的?
问题三:图中A、B、C、D四处是俄国侵占中国的大面积领土,请归纳俄国侵占这些领土的条约。
问题四:“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什么?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的中国不仅遭受对外战争的苦难,还备受一系列消耗性的内部动荡之困扰。两次鸦片战争带来了来自外部的和屈辱,革命和叛乱则从内部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节选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到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
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轿夫四十八人。……
——(清)《贼情汇纂》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此,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同于历次农民起义领袖。他不仅领导了反封建的斗争, 而且领导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论人民民主专政》
问题一 :材料一中的动荡最大规模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爆发于何地?持续了多长时间?
问题二: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发生在哪里?其中的洪逆和杨逆分别指谁?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哪些
问题?
问题三: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起义领导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并以此说明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的原因
问题四:结合材料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2.选择题(共22题)

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他”是( )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5.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6.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D.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7.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分别是
A.石达开 西安B.杨秀清 广州C.朱元璋 北京D.洪秀全 天京
8.
洋枪队协助清军攻打太平军说明
A.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B.清政府雇佣了外国军队
C.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D.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9.
“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马关条约》的后果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南京条约》的影响
10.
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起义,在此期间中国发生的类似的大事是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
11.
有人说,英法两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掠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D.割让香港岛
12.
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是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通商章程善后条款》D.《虎门条约》
13.
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中国进入近代史阶段
C.侵略者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D.中国人民取得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
14.
1843年中英签订的《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包括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
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B.《劝世良言》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16.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7.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8.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B.军民体质下降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D.白银大量外流
19.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20.
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是(    )
A.洪秀全去世B.天京事变
C.抗击湘军失败D.天京陷落
21.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北伐后B.西征后
C.定都天京后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
22.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3.
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24.
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是在    (   )
A.金田起义以后
B.定都天京以后
C.攻占长江中下游后
D.连克常州、苏州、松江后
25.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单选题(共1题)

26.
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