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58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国留学的发展历程
阶段
目的地
总人数
学习主要领域
1972-1978年
美日等49个国家
1977人
学习和研究外国语言
1978-2000年
80多个国家
34万
物理、化学、医学、计算机、数学和机械工程为主
2001-2011年
103个国家但大部分集中在美、日、英、澳、加等
190万
商务管理、工程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居主导地位
 
表格能够反映新中国留学发展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 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 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 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3.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1760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項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三: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会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根源简述宋朝“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英国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概括我国上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

2.单选题(共4题)

4.
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是由国王任命的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联邦议会由普选产生
5.
《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其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A.秦国力雄厚聯域辽阔
B.秦政府实行抑商政策
C.泰政府实行亚农政策
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
6.
据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家庭手工业是主要收入来源
7.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