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中历史高考精准滚动试卷二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5789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後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编自潘润涵《筒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图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单选题(共5题)

3.
司马迁认为,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最善者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最差的是与民争利。据此判断,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实行的财政改革的基本态度是
A.基本肯定
B.基本否定
C.毁誉参半
D.不敢评价
4.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5.
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据此可知,宋代
A.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6.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7.
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
A.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B.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