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界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3月,他到达广州后,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命令外商必须交出鸦片并写下保证书,以后来船永不夹带鸦片。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他领导的禁烟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2)英国为什么要特别珍惜“这一机会”?安德鲁·韩德森又凭什么敢大胆预言英国可以“战胜”中国?
材料三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3)材料三中的“商务”是指什么?这场以“商务”为名的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西征军攻占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全盛时,太平天国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太平军)。”
——慈溪民歌
(2)材料一、二反映了太平军在哪方面的优势?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材料三 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官绅,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 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4)材料四出自什么文件?结合所学,如何评价这部文件?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1865年 |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
1866年 | 在福州船政局附设海军军官学校 |
1872年 | 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
1876年 |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
1878年 |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
1880年 | 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
1888年 | 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
(2)根据材料二,列举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并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其他方面的强国举措。
材料三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四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本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4)根据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2.选择题- (共29题)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关天培 |
C.华尔洋枪队和曾国藩率领淮军镇压太平天国 |
D.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
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
C.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 D.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 B.减收工商税 |
C.大量进口工业品 | D.茶叶、棉花等滞销 |
A.鸦片战争期间 |
B.洋务运动期间 |
C.戊戌变法期间 |
D.新文化运动期间 |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A.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 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C.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 D.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
A.李鸿章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 | B.我们都应该同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 |
C.李鸿章是爱国者 | D.认识历史人物应有鲜明的阶级立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