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和主义对制度关注的焦点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不断变化的。古典共和主义通常与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等要素相联系;美国和法国的革命,则通过把共和主义用于全部民族,而非小的共同体,并通过支持现代民主政体的引入,对共和主义进行了改造。这种改造,在美国版本中,意味着在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分离政府。
——摘编自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
材料二 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唯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新式者何?即化国为家是也。……故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
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何谓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之主义是也。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民权主义,即人人平等,同为一族,绝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
——摘编自1922年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共和主义改造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对美国共和主义的发展之处及其原因,并分析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价值。
材料一 共和主义对制度关注的焦点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不断变化的。古典共和主义通常与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等要素相联系;美国和法国的革命,则通过把共和主义用于全部民族,而非小的共同体,并通过支持现代民主政体的引入,对共和主义进行了改造。这种改造,在美国版本中,意味着在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分离政府。
——摘编自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
材料二 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唯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新式者何?即化国为家是也。……故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
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何谓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之主义是也。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民权主义,即人人平等,同为一族,绝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
——摘编自1922年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共和主义改造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对美国共和主义的发展之处及其原因,并分析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价值。
2.单选题- (共17题)
2.
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己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A.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 |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
C.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
D.反对盲目排外 |
3.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②③④① | D.③②④① |
4.
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A.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
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
D.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
5.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是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
C.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
D.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
6.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
7.
孙中山认为,要解次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A.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
B.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 |
C.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
D.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 |
8.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
B.三民主义 |
C.民主科学 |
D.社会主义 |
9.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
D.推翻清朝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
10.
孙中山说:“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 |
B.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 |
C.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基础 |
D.是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
12.
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以下观点中最能体现孙中山“均富”理念的是( )
A.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依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13.
孙中山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
A.“驱除鞑虏” | B.“民权主义” |
C.“恢复中华” | D.“民生主义” |
14.
1905年孙中山明确地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 ④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
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 ④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5.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民本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16.
1912年孙中山在演说中说:“今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1924年他在《关于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宣言》中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孙中山在民族主义认识上的这一转变表明他( )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②重新确立了民族主义的革命目标
③开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④主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②重新确立了民族主义的革命目标
③开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④主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7.
李大钊在《守常文集》中指出:“他整理了许多明末清初流下来以反清复明为基础的、后来因为受了帝国主义压迫而渐次扩大着有仇洋彩色的下层结社,使他们渐渐的脱离农业的宗法的社会的会党的性质而入于国民革命的正轨。”这里的“他”应是指( )
A.康有为 | B.孙中山 | C.陈独秀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