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5318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8/3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但无论是它的兴起或是影响都看到政治的影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着封建制度于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材料二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材料二中英国改革运动的高潮指的是什么事件?结果怎样?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工业革命和政治的关系。

2.单选题(共19题)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3.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该观点本质是想通过战争使英国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4.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于是,欧洲开始采取措施改变上述局面。这些措施始于
A.煤钢共同体B.欧洲共同体
C.欧洲关税同盟D.欧洲统一大市场
5.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C.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6.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绞绸之利”。这种“迁业’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
A.农村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国家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
C.农村经济结构已发生改变
D.手工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
7.
我们一般将材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8.
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市兴起
9.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的。”主要是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0.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
11.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B.非洲开展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C.奴隶贸易不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D.非洲成为了新的市场
12.
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出现“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3.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15.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16.
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
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17.
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所有制崇拜”和“计划经济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8.
下表是《1952~1986年城市与农村的人均消费》(以时价元计),由此可推知
A.新中国的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发展
B.国家对农村的投资远少于城市
C.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19.
法国著名经济史专家雅克·马赛义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在近代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西方国家也许很难想像一个大国的崛起能选择与其不同的道路。当年西方把经济实力发展和寻求扩张与支配地位联系在一起,但中国并不遵循‘帝国主义逻辑’,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独一无二”指中国开创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不与西方合作,实现经济腾飞
C.中国崛起道路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
D.“帝国主义逻辑”指西方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0.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
C.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D.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进程

3.选择题(共5题)

21.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22.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

23.如图中,当将两根导线接在电源两极时,发现右侧所吸引的大头针较少.这说明在{#blank#}1{#/blank#}相同时,电磁铁的磁性还与{#blank#}2{#/blank#}有关,且{#blank#}3{#/blank#}越多,磁性越强.

24.

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的产业革命,中国哪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

25.

根据自然差异,也可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地理区。读图完成下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