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试题汇编(一)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28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5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A条约。
材料二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亦䜣被迫签订中英、中法B条约。
材料三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次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C条约。
材料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D条约。
(1)材料一、二、三、四中的A、B、C、D四处分别是哪四个不平等条约?
(2)列举A条约的主要内容。
(3)列举C条约的主要内容。
(4)简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C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D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后世什么样的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任举两例)?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哪些事件?
(3)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3.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选择题(共13题)

4.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
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 )
A.英法联军B.侵华日军C.帝国主义列强D.清政府
6.
下列不属于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是()
A.丰岛海战B.黄海海战C.威海卫战役D.天津保卫战
7.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届,不准中国人居住
8.
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A.黄海大战B.辽东战役C.威海卫战役D.廊坊之战
9.
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一项是( )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0.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反映出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
A. 清政府 B.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 资产阶级 D. 汉族地主武装
11.
如下图是漫画《枪矛并用》,它可以帮助理解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
A.太平天国
B.戊戌变法
C.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
12.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强学会B.兴中会C.华兴会D.同盟会
13.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C.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4.
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D.鸦片战争
15.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三民主义”
16.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