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景县梁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527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列宁在实践中实行了哪些政策?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什么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

2.单选题(共24题)

2.
1888 年,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向参议院提交了一份草案,声称:“在美国不同州、地区或外国的公民当中,缔结意图阻止进口物品、生产加工、制造和种植,或这些物品运输中全面竞争的所有合同、协议、托拉斯、联合,均为非法。”谢尔曼提交该草案的目的在于
A.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B.克服私人生产无计划性
C.提高中小生产者的地位D.促进企业兼并提高效益
3.
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这一主张意在
A.激发沦陷区的民族意识
B.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
4.
“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美国的具体做法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创建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动欧洲区域一体化
5.
下表反映了美国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
时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3
5.5%
47.2%
48.3%
1963—1967
3.3%
43.5%
53.2%
 
A.长期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B.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
C.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D.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
6.
更赋,是汉朝的制度,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更赋的实行
A.成为了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
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
7.
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流出地区
流入(亿两)
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欧洲、日本、菲律宾
3.7
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
欧洲、日本、菲律宾
12.3
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
英国
0.09
 
A. 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
B.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
C. 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
D. “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
8.
唐代南方人民发明了灌溉工具连筒,它是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以引水,它能够架越涧谷,把水引到对岸。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
B.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
C.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
D.文学折射了经济的繁荣
9.
在江南地区,明以前的婚札仪式深受传统的信仰习俗影响,婚礼中的仪式仪物多含有驱邪辟祟的寓意;明末的婚礼中虽仍采用以前所用物品,但时人已多不知晓其最初的巫术含义,只求华丽体面、喜庆吉祥而已。这表明江南地区
A.破除迷信更加理性
B.婚礼的世俗化倾向明显
C.不再遵守传统伦理
D.培育出全新的风俗习惯
10.
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
B.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11.
19世纪后期,英国的银行家们更关注于世界范围的投资,到一战前,英国投资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1865年~1914年的英国投资中,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这一状况
A.扩大了英国的海外市场
B.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C.削弱了英国的竞争对手
D.制约了英国的技术更新
12.
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13.
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工;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的实质
A.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
B.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C.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
D.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
14.
据统计,18世纪末在英国900家棉纺厂中,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C.工业化促使分工越来越细致
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15.
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哩的运河。“运河开凿热”实质上反映了
A.运河交通的优势
B.煤炭市场需求增大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16.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
D.世界市场的雏形
17.
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铁路、运河;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
A.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B.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
C.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D.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18.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棉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每年从越南、缅甸输入百万石大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C.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传统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19.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20.
1936年3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其旨在
A.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实行国家干预减轻经济危机影响
D.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21.
20世纪初,清政府允许商办铁路,全国踊跃响虚,四川等内陆省的积极性更高。川路集股总额达白银1170多万两,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也就是川汉铁路总公司随粮强制征收,值百抽三,这使得大量的农民都入了股。对这种抽租人股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严重增加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影响政府决策
C.租股无异于代为储蓄,稳定了小农经济
D.田租入股加速了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
22.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次主题纪念展览活动,以下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展览主题的资料

请依据上述资料为他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
A.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探索
C.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
23.
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
2012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518942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190
5680
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116
财政收入(亿元)
1132
117254
 
A.产业的转型升级
B.抓住战略机遇期
C.国家政策的调整
D.主动融入全球化
24.
1981-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8.1%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25.
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此他采取了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