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8题)
1.
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
2.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
C.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D.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3.
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宣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欧洲文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B.欧洲殖民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等为目标 |
C.欧洲殖民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
D.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
4.
18世纪末,英国首相曾说:“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A.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C.较大幅度削减关税 |
D.注重经济立法活动 |
6.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
B.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 |
C.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
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7.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
B.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
C.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
D.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
8.
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
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
D.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
9.
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
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
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 |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11.
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
A.手工工场的消失 |
B.工厂制度的出现 |
C.垄断组织的发展 |
D.跨国公司的衰落 |
12.
17世纪后半叶的荷兰,海外贸易虽然达到极度繁荣状态,但却因丧失国内生产根基或根基不牢而相当脆弱,经受不了竞争对手的打击。这表明荷兰
A.成为当时世界海上强国 |
B.是造船业最先进的国家 |
C.海外扩张缺乏工业基础 |
D.在农业繁荣基础上崛起 |
13.
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天赋人权理念深入人心 |
B.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
C.种族歧视问题得到解决 |
D.非洲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
14.
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A.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 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 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 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A.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 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 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 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15.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出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获取黑人地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地曙光”。这充分说明了
A.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的重要来源 |
B.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
C.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
D.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
16.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出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D.财富资源的猎取 |
17.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
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
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
18.
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力,组织派遣一次又一次的海上探险和贸易活动。他死后葡萄牙政府正式接过探险殖民的领导,后来的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也全力支持探险活动。葡萄牙政府对探险全力支持,主要是因为
A.商业利润刺激 |
B.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 |
C.进行海外移民 |
D.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力 |
19.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
20.
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
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
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 |
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 |
21.
“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
B.传播了天主教教义 |
C.满足了资本积累要求 |
D.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 |
22.
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声称“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其主要目的是
A.积极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 |
B.为《航海条例》的颁布提供理论基础 |
C.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 |
D.致力于与欧洲各国开发海洋实现共赢 |
23.
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
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
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
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 |
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 |
24.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出现 |
B.19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形成 |
C.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25.
从下列表格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20世纪中期英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B. 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挤进经济大国行列
C. 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D.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污染问题
发生时间 | 发生地 | 污染物 | 中毒情况 |
1930年 | 比利时马斯河谷 | 烟尘、二氧化硫 | 几千人发病,60人死亡 |
1948年 | 美国多诺拉 | 烟尘、二氧化硫 | 4天内42%的居民患病,17人死亡 |
1952年 | 英国伦敦 | 烟尘、二氧化硫 | 5天内4000人死亡 |
1968年 | 日本九州爱知县 | 多氯联苯 | 患者5000多人,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10000多人 |
A. 20世纪中期英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B. 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挤进经济大国行列
C. 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D.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污染问题
26.
《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
B.电力的广泛使用 |
C.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27.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