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
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
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
2.
《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
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
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
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
3.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
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
C.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
D.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
4.
戴维·罗特科普夫在《外交季刊》上宣称:“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二战后,美国对亚、非、拉美新兴独立国家的观念始终没有根本改变,它极力把其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材料旨在说明
A.民族国家要极力抵制英语 |
B.文化扩张是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 |
C.经济全球化模糊文化界线 |
D.新兴独立国家应该保持文化自信 |
5.
《水浒传》中凡涉及打点官差狱头、收买人心等都离不开银子;据史料记载,宋初全国白银总产量维持在20多万两的年产水平,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人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据此可知
A.白银在北宋已是主要货币 |
B.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 |
C.北宋并没有出现财政危机 |
D.明朝可能广泛流通白银 |
6.
汉唐以来,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上述材料表明
A.古代后期经济重心有西移之势 |
B.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 |
C.清前期四川比湖南广东更稳定 |
D.集权制度决定移民走向 |
7.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