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2.单选题- (共49题)
5.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
A.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总统 |
B.防止大家族仗势拉选票 |
C.总统必须从皇族中选举 |
D.阻断保皇派的复辟之路 |
6.
“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
B.两党制度的形成 |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
D.责任内阁制形成 |
7.
下列法律文献与其所确立的政体,对应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民主共和国 |
B.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
C.法国1875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
D.德意志187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
9.
“(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材料中的“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
A.共和制的确立 |
B.联邦制的确立 |
C.三权分立制的确立 |
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
11.
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这次“革命”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3.
“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材料认为巴黎公社:
A.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基础 |
B.建立了工农联盟的新政治制度 |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D.是无产阶级专政一次伟大尝试 |
1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当时在俄国掌握实际权力的是
A.沙皇罗曼诺夫王朝 |
B.工兵代表苏维埃 |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
15.
据史料记载:“大量苏联小说、歌曲、电影涌入中国。读苏联小说、唱苏联歌曲、看苏联电影、学习俄语成为国人的时尚……”。据此判断,该记载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 |
B.新中国成立初期 |
C.苏联出兵东北,对日作战时 |
D.改革开放后 |
20.
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12国加入联合国。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B. 第三世界国家力量逐步壮大
C. 战后世界政治体系崩溃
D. 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A. 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B. 第三世界国家力量逐步壮大
C. 战后世界政治体系崩溃
D. 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1.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A.全球化趋势 |
B.多极化趋势 |
C.一体化趋势 |
D.区域集团化 |
23.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指出:“统一的欧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建设,……联合生产将不加区别和无一例外地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世界。”次年,欧洲六国发起成立了
A.上海合作组织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华沙条约组织 |
D.欧洲煤钢共同体 |
27.
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扬州的草市很繁华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C.扬州出现了私家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唐朝唯一的经济中心
A.扬州的草市很繁华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C.扬州出现了私家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唐朝唯一的经济中心
29.
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
A.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
B.技术工艺不断创新 |
C.技术传承封闭保守 |
D.技术交流范围广泛 |
30.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
A. 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 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
C. 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 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A. 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 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
C. 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 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31.
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34.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官营手工业 |
B.私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资本主义萌芽 |
37.
1947年的上海,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
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 |
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 |
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
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
38.
“火柴大王”刘鸿生在回顾自己的创业史时,不无感慨地说,“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从材料判断,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鼓舞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
C.企业家投资热情高涨 |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39.
《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历史是随时间移动的,时移势异。时势变而制度不变,它们就成为进化的绊脚石,历史的反革命了。下列选项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 |
B.新文化运动 |
C.德意志的统一 |
D.美国的独立 |
42.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出现一批近代民族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其产生的时间是
A.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A.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47.
1927—1936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
B.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 |
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
50.
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化 |
B.“大跃进”运动 |
C.增强企业活力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1.
我国农村的改革已走过30多年的光辉历程,30多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到2012年增加到4140元;30多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到2012年,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该变化是由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52.
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主义譬如一面旗帜。”这些言论
A.强调了科学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
C.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D.表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多元化 |
3.多选题- (共9题)
53.
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与发展过程中,美国1787年宪法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A.使美国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 |
B.为美国独立战争指明了方向 |
C.是一部完善的法律 |
D.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
54.
高一某班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97周年举办了一个历史座谈会,同学们就十月革命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关于俄国十月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成功 |
B.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C.由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 |
D.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55.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下列关于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出现美苏对峙局面
B. 欧、日、中、俄力量壮大
C. 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势均力敌
A. 出现美苏对峙局面
B. 欧、日、中、俄力量壮大
C. 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势均力敌
57.
二战改变了现代世界政治格局。关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有
A. 美国单极格局已经形成
B. 战后初期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C. 欧洲成为世界政治中心
D. “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A. 美国单极格局已经形成
B. 战后初期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C. 欧洲成为世界政治中心
D. “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60.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及发展 |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独立自主的主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单选题:(49道)
多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