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一)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②,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③。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1)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2)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的部下希望他担任“国王”。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材料三: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国内就建立怎样的国家(政体)有哪几种主张?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政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②,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③。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1)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2)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的部下希望他担任“国王”。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材料三: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国内就建立怎样的国家(政体)有哪几种主张?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政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改变农村经济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比上年增长率 | 财政收入(亿元) | 比上年增长率 | 社会消费售总额(亿元) | 比上年增长率 |
1979 | 7.78 | 14.12% | 1.35 | 66.0% | 6.30 | 42.5% |
1993 | 44.53 | 8.7% | 18.68 | 54.4% | 92.51 | 36.3% |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改变农村经济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3.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材料二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材料一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材料二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作者认为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一 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一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二 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作者认为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2.单选题- (共23题)
5.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此诏书
A.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
B.见证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C.意味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现 |
D.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
7.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 |
B.排斥商品经济 |
C.霍氏家训严格 |
D.强调劳动获得财富 |
8.
在一次讨论课上,王阳和李涛两位同学对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争论不休。你认为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来源于
A.官营手工业 |
B.工场手工业 |
C.私营手工业 |
D.家庭手工业 |
10.
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 “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
A.改革政治制度 | B.学习西方技术 |
C.开办近代工厂 | D.推翻清朝统治 |
11.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史学家陈旭麓这段话强调对历史事件应
A.一分为二进行评价 |
B.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 |
C.全方位多角度看待 |
D.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
12.
1909年初,《大公报》上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A.电视 | B.电影 | C.报纸 | D.广播 |
13.
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
B.雅典平民 |
C.雅典的执政官 |
D.雅典贵族 |
14.
读下图,判断发生在下列各地的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①西安: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 |
B.②开封: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
C.③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
D.④上海: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 |
19.
“与西方国家相比,俄国是最后一个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大陆国家,与其他东方国家相比,它又是最先走向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而且……是自发地、主动地挤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列。”此结论所依据的史实是
A.克里米亚战争 |
B.农奴制改革 |
C.十月革命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0.
“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
A.“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C.“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
D.“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
24.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下列邓小平“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的重大事件有
①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②发动秋收起义
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发表“南方谈话”
①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②发动秋收起义
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发表“南方谈话”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5.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之后,对内实行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关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对内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厉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 |
B.改善法律,扶持教育 |
C.积极发展工商业 |
D.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 |
26.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下列文献首次实现其主张的是
A.克伦威尔参与起草的《大抗议书》 |
B.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华盛顿主持制定的1787年宪法 |
D.日本实施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