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代城邑中已有“市”。西周的市场多设在王宫的后面,并由“市司”管理。战国时,商品交换在市内进行,“过午则散”。汉代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市”与居民区—“里”是分开的,市场的启闭时间亦有严格规定。隋唐时期,市在大城市和各州、县都有设置,“大小市场皆有专官管理”,对擅自翻越坊市间的篱笆、围墙者处重刑。北宋初年,市场不再以墙垣围圈,也不再有定时启闭的门禁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的长距离流通推动跨区域市场的形成,商业城镇逐渐增加。
——根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原来的国内市场被迫与世界市场接轨。在近代海运和陆运工具变革的推动下,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交易成为各贸易口岸城市商品市场的主要内容。沿海、铁路沿线等城市商品流通的主线,已经不限于以调剂本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而是洋货、机制品、土货等程度不同地形成了土货和洋货并存,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重,以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为主的多元的商品流通结构。这就打破了自然经济的藩篱,逐渐建立与世界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殖民性质的市场格局。
——根据李颖《中国近代市场变迁及市场经济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市”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的市场与古代的“市”有何不同?并简析近代市场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商代城邑中已有“市”。西周的市场多设在王宫的后面,并由“市司”管理。战国时,商品交换在市内进行,“过午则散”。汉代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市”与居民区—“里”是分开的,市场的启闭时间亦有严格规定。隋唐时期,市在大城市和各州、县都有设置,“大小市场皆有专官管理”,对擅自翻越坊市间的篱笆、围墙者处重刑。北宋初年,市场不再以墙垣围圈,也不再有定时启闭的门禁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的长距离流通推动跨区域市场的形成,商业城镇逐渐增加。
——根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原来的国内市场被迫与世界市场接轨。在近代海运和陆运工具变革的推动下,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交易成为各贸易口岸城市商品市场的主要内容。沿海、铁路沿线等城市商品流通的主线,已经不限于以调剂本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而是洋货、机制品、土货等程度不同地形成了土货和洋货并存,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重,以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为主的多元的商品流通结构。这就打破了自然经济的藩篱,逐渐建立与世界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殖民性质的市场格局。
——根据李颖《中国近代市场变迁及市场经济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市”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的市场与古代的“市”有何不同?并简析近代市场发展的影响。
2.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1)“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影响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结合史实,说明美国是如何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1)“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影响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结合史实,说明美国是如何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42卷)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单选题- (共14题)
4.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B.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5.
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成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A.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
B.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
C.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
D.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 |
6.
《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符百蔬。”材料可以佐证
A.神农氏创造耒耜 |
B.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
C.铁器的冶炼情况 |
D.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
8.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A.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
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
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
9.
国博的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借助文物分八个单元展现了世界历史。下列单元题目中,最适合1500-1800年的是
A.仪式与信仰 |
B.权力与哲学 |
C.变革与调整 |
D.相遇与连结 |
10.
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C.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充满血腥 |
11.
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制造出第一辆汽油动力的汽车,第二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意大料无线电之父马可尼1897年成立无线电报公司。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注重技术的发明与创造 |
B.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 |
C.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
D.仅在通讯与交通上有突破 |
12.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
A.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B.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C.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
D.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13.
1914一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这次工业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
B.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
C.仍然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 |
D.是清政府放宽民间限制的结果 |
14.
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A.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 |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
C.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
D.农村被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
15.
1993年,受国内钢材供给缺口扩大,价格暴涨的影响,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入到钢铁行业中,新建企业往往起点比较低,生产经营规模小,因此形成了大量落后产能。发生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兴起 |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
D.实行“包产到户”政策 |
16.
(题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连成一片,京津冀只有北京和天津经济比较发达,并没有形成那种真正的城市片区。从这一角度看,雄安新区(地理位置见下图)的成立


A.改变了中国延续千年的经济格局 |
B.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均衡发展 |
C.使首都专注于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 |
D.有利于京城资源的高效配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