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490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的宪政道路同其保守传统与追求自由的精神息息相连,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结果,表明英国宪政拒绝激进革命,而在保守中进行变革,减少由于激进革命而造成的丈化断裂、杜会物质的流失.在英国……妥协是一种寻求平衡,“光荣革命”的意义是因为不必通过流血革命而实现了宪政的目的。
——根据程华《传统与变革:英国宪政的成长之路》
材料二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时外贾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根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材料三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宪政道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宪政道路进行简要评价。
(3)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改变,请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2)据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得到王国大会议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税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
“除非经过同等之人的合法审判,否则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放逐或剥夺自由人法律上的保护,或以任何手段摧残自由人。”
——《大宪章》
材料二《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大宪章》的哪两条主要内容?
(2)从材料二看,《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做了哪些限制?它规定议会拥有哪些权力?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个历史文献的异同。
(4)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单选题(共16题)

4.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立宪制和议会制
C.君主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共和制
5.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6.
伏尔泰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权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与哪一国家的体制最接近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7.
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流传很广: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事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
A.责任内阁制影响大
B.两院制影响很大
C.英国政党制影响大
D.民主政治的发展
8.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B.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C.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9.
1701年英国制定《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史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这一规定
A.表明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B.反映国王行政权得到扩大
C.反映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D.说明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10.
电影《鸦片战争》有这样一段场景: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女王维多利亚最终签署对华宣战命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专制君主,掌握国家实权
B.议会行使立法权,英王掌握行政权
C.议会拥有决策权,国王对议会负责
D.议会掌握国家实权,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决议
11.
按照英国法律规定,首相须在大选前25个工作日提请君主解散议会,随后各党派正式开始竞选活动,以争夺下届议会下院的650个席位。这最能说明
A.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运行方式
B.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英国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政党斗争决定议会是否解散
12.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前,议会的选举延续了中世纪的旧选举制度,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会,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材料反映当时
A. 英国议会已被工业资产阶级控制
B. 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
C. 英国议会政治的特色是僭主政治
D. 光荣革命后英国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13.
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
A.十九世纪议会内阁的专横
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
14.
“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策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这一政治现象
A.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B.完善了议会制度并实现了普遍选举
C.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开辟道路
D.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5.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
B.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
C.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
D.国王可以制定法律
16.
在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英国进行了
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的设立
17.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二战爆发前后,对德国的侵略一让再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但事与愿违,战火不断蔓延,甚至烧到英国.因此,张伯伦遭到国内舆论一片谴责,从英国国家机构的职能来看,张伯伦有可能面临
A.英国国王对他免职
B.英国内阁逼迫他辞职
C.英国议会对他质疑
D.英联邦成员国家要求他辞职
18.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19.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3.选择题(共1题)

20.用所给生字组词

富{#blank#}1{#/blank#}       错{#blank#}2{#/blank#}       岩{#blank#}3{#/blank#}

挺{#blank#}4{#/blank#}       宝{#blank#}5{#/blank#}       贵{#blank#}6{#/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