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西高安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473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4/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美国人的巨大优点,在于他们允许犯错误,而事后又能纠正错误……美国的民主法制,经常是残缺不全的。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为贵族生来总是少数。
材料二在民主国家,不断关心自己的事业和重视自己的权利的人民,可防止他们的代表偏离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为代表规定的总路线。如果民主国家的行政官员比其他国家的易于滥用权力,则人民一般不会让他们长期留任。在贵族国家的政府中,官员就受他们的阶级利益支配了。他们的阶级利益只是有时与多数人的利益一致,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反的。
——以上均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并指出美国是如何纠正“错误”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主政治的优越之处。(9分)
2.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和启蒙运动几乎发生于同一时期,但其影响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16题)

3.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君主B.议会C.内阁D.最高法院
4.
有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上有两次“双元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以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构成了17世纪“双元革命”的奇观,与18世纪“双元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交相辉映。下列有关双元革命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17世纪的“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是启动了启蒙运动
B.18世纪的“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是启动了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现代化进程
C.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标准价值观的锻造是在17世纪的“双元革命”影响下完成的.
D.18世纪“双元革命”中首创民主共和制
5.
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6.
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思想研究”的网页(如下表)。如果要增加一个相关链接,”错误”处的关键词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思想
7.
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这充分反映了
A.封建专制主义B.天主教教权主义
C.封建神学世界观D.人文主义
8.
下二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9.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10.
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里的“风骚”是指:
A.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风流
B.屈原与李白的诗歌
C.《诗经》和“楚辞”
D.柳永与李清照的诗词
11.
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于西方
B.公元10世纪时中国与西方科技差异最大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由先进走向落后
12.
1916年杜亚泉发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穷者”。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C.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13.
书籍和杂志是思想的载体之一。下列书籍和杂志说明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思考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中国向何处去”B.“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C.“民主、共和”D.“社会主义能否救中国”
14.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15.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16.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致开幕词:“国民党人……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
A.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B.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C.革命的进程和方式D.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17.
下列是某市高二学生探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重大成就”所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科技领域完成了“两弹一星”伟大工程
②教育领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③在外交战线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文艺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双百方针”始终贯彻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8.
“恶魔派”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他们钟情自然山水,采用热情的语言、奇特的幻想和豪放的夸张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重视个性,追求自由,强调表现个人的内心感受或作者的精神生活。与他们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文学艺术作品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