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二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四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什么文件?英国颁布文件的目的,德国此文件体现的特征各是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分析英美两国元首与各自议会(或国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4)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二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四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什么文件?英国颁布文件的目的,德国此文件体现的特征各是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分析英美两国元首与各自议会(或国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4)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材料三所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指出它的核心精神实质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夏学鉴讲座《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材料三所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指出它的核心精神实质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2.单选题- (共7题)
3.
1855年开始,太平天国“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父”的制度逐渐转变为士农工商各力其业的政策。导致变化的原因是
A.清政府取得军事优势 |
B.列强侵华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C.太平天国的物资缺乏 |
D.洪秀全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 |
4.
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说明他
A.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C.认识到俄国现阶段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
D.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了方向 |
5.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6.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A.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
B.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C.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 |
D.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7.
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A.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
B.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
C.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
D.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
8.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